教师要有语言意识。

今天下午,我在武邱乡子雨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感触很深。总觉得有点儿要写点东西的必要。这些东西不是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也不是公开课要解决的,这些都是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想记下来,以便提醒自己,也提醒年轻的教师们。

杨老师的课,一开始先给学生总结了列举法的概念,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能摆成几组,先让学生列举。然后小组讨论。对于讨论的结果,学生没有发言,教师也没有对这些去进行评价。就直接引入课题。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的开场提问是为了什么?如果开场提问与本节课的课题没有任何关联的话,这个开场题本还有必要要吗?

在讲授新知的时候,讲到12的因数有几个?让学生先从乘法算式当中寻找12的因数,也能列出几个乘法算式。学生列出来了,3×4  6×2    12*1学生找对了,教师的鼓励语丢哪儿了?

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找36的因数,方法同上,学生仍然找36是有几乘以几得出36。学生也写出了很多算式。教师的语言很少。在这里边是只强调了一句:“不要遗漏。”

接下来的问题是讲倍数。他让学生写2的倍数,5的倍数,3的倍数,让学生找。学生说出了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总结了倍数的特点,然后又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来倍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齐读三遍。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要有语言意识。当学生表达完了,作为教师的你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发现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次回答对了,你要给他一些及时的鼓励语,培养他的自信心。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要关注到。这位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要让其他学生高度集中并给以判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而其他学生东张西望,仿佛置身课堂之外。这就要求咱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该点到的时候一定要点到,这便是学法的指导。

当他把因数讲完时,老师问2的倍数找对了没有?3的倍数找对了没有?5的倍数找对了没有?老师并没有过多的指导,就这样问过、答过。教师的语言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没有任何生成。

教师的语言,如果从好的方面来说,这个教师没有废话,干净利索。但是我认为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启发的对话和交流。在整堂课当中,教师的语气语调都要委婉,要有亲和力,要有激励作用。灵活多变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在一节课当中所说的话,比如一节课的开场白、过渡语、小结语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素养。

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那么直接,一定要有过渡,要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意识一定要有,该说的坚决不能省去。

从这节课来看,学生找倍数和因数,通过乘法的关系,学生找出来是不难的,学生应该很好掌握。重难点的突破,也没有太大难度。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去总结特点,这样的话比教师总结,让学生默读三遍到五遍效果要好的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了,学生动脑筋了,那么课堂气氛也不就那么闷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教学目标: A类:自主寻找20以内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能够对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B类:通过课堂对话,组织讨论达成共识...
    老毛子的想象力阅读 3,499评论 0 0
  • 【前言】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也学习了它们的概念的前提条件,以及它们是相互依存关系。这节课,就让...
    格子丞阅读 7,071评论 0 5
  • 所拥有使用的学习社交工具清单1.记事本工具网络端(简书@sina-@qq;麦库)PC端(印象笔记;有道笔记)2.网...
    問天俠阅读 3,443评论 0 3
  • thinkthink2对于大部分初学者,学习C语言的目的是希望做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开发出靠谱的软件来。但是学了C语...
    Hong2018阅读 4,525评论 0 0
  • 文/尉小东 (2018年1月30日) 对事情的安排那么清晰 记忆,变成了过去 程序作怪 留下胆怯 容错的步伐太慢,...
    老葫芦阅读 1,75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