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ris,今天是我早起写作的第四十三天。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一个人的格局,就是他的深度,也决定着他的高度。
常言道: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大了,生活自然就顺了。
世界上最大的牢笼,其实是我们心中的思维与格局。
01
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爱德华·史丹顿是林肯下属的一位的作战部长,有一次战事中,林肯听闻有人骂他是个笨蛋,这人正是他的得力干将史丹顿。
林肯没有为此大发雷霆,而是仔细打量了一番,对左右说道:
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一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一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我一定要亲自过去看一看情况。
现场知晓实情后,林肯才发现,自己原来发出了一条错误指令。
史丹顿的责骂事出有因,并非空穴来风。
后来,他亲自找到史丹顿,废除了这条错误的指令。
试想一下,如果林肯把下属的批评当成是侮辱、诋毁,那么这条错误的命令很可能会被执行下去,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局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他没有被情绪左右,他把外界的批评当成是一种信息,而不是评价,这次让他迅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极好:
“掌控了情绪,也就掌控了行为;掌控了行为,也就掌控了人生。”
成熟稳定的情绪,不仅是成年人的标配,更是成大事的格局。
02
没有架子,放下面子。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觉醒年代》受到追捧,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堂堂英国的教授克德莱一下被北大解雇了,原因是没才没德,学术风气不正。
克德莱顿感脸上无光,对此事表示很不服气,于是连忙向驻中大英使馆求援。
驻中大英使馆考虑再三后,打算与北大进行正式的谈判,一起人事任命迅速升级成为了一场外交风波。
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他坚持认为北大的谈判团不能缺少辜鸿铭的加入。
理由是辜鸿铭曾经在英国留学许多年,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通”,有他的加入,谈判的胜算会大很多。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也没办法,不得不丢下面子,委曲求全地去请一向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辜鸿铭。
见到辜鸿铭后,这位老爷子对他们一顿冷嘲热讽,言语尖酸刻薄,他们几个面不改色,耐心接受“教育”。
最后,他们成功说服了辜鸿铭老爷子加入北大谈判团,赢得了最终的谈判。
作家亦舒曾说:
“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
一个人越是在意所谓的面子,活得越辛苦。
面子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放下的,又最没有用的东西。
想要面子,先做好里子。
里子做不好的人,再好的面子,充其量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03
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
管仲想让公子纠继承大统,就用暗箭射杀小白,小白很幸运保全了一条命,但因此受了伤。
管仲也因此与公子小白结怨。
管仲不料,公子小白提前归国即位,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当了国君之后,认为鲍叔牙的功劳最大,打算让他当宰相。
鲍叔牙立马拒绝了,他这样说道:
“我只是一个平庸之辈,倘若要治理国家的话,应该让管仲来做宰相。”
鲍叔牙觉得管仲为人宽厚仁义,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不世之才。
当初管仲冷箭伤他,齐桓公对此难以释怀。
鲍叔牙劝道:“各为其主,各司其职,让管仲当丞相,他定会尽职尽责,好好治理国家的。”
齐桓公思索再三后,认同了鲍叔牙的看法,决心启程去鲁国营救管仲。
管仲获救后对齐桓公感恩戴德,一心一意治理齐国,齐国国力大增。
齐桓公和鲍叔牙两人敢于放下个人恩怨,以国家大局为重,让管仲当丞相,使得齐国欣欣向荣,由此崛起。
古语有云:“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格局一大了,福气就来了。
《冰鉴》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过去的错误,放到二三十年后去看,都会成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04
常言道:“吞下委屈,才能喂大格局。”
格局往往是在逆境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的。
格局远大的人,内心丰富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也不活在别人嘴里。
愿往后我们都能做个有大格局的人。
点个关注,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