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与同事去禹城探望中医大夫张道顺老先生,情难自禁,便想把自己与老人家的交流分享出来。
与前两次见面不同的是,这次老人见面后一眼就认出我来,并且很热情地以姓氏称呼我,让我不得不对老人的记忆力暗自叹服。因为我的名字是上次见面时才告诉他的。
93岁的老人,对以前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接触过的人,给哪个地方哪个村里叫什么名字的病人看过病,病人先前去哪里看过病没有治好,后来又来自己这里看病时是个什么情况,自己开的是什么方子,为什么用这个方子,过了多长时间又回访,治愈情况怎样,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来有条有理,条清理晰。其中,又夹杂了他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趣闻。
他提起给一个病人看完病后回访的情况。病人家属因为对他给病人诊治后回访的习惯不了解,以为他给人看好了病还继续缠着病人问长问短会有什么意图,所以,在他给诊过病的病人打回访电话时,人家还躲躲闪闪不愿意接听他的电话。
我以前看过张大夫临床接诊的案例记录,从接诊到断病,到开方,到服药说明,再到病人病愈后的回访,记得很详细。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习惯,也是一种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并且,这种边诊病边记录的方式,还可以丰富临床信息,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是一种科学的诊治程序。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行医负责,体现了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我对老先生这种严谨的诊病态度非常敬佩。
老人说,他开的方子,一般的大夫特别是普通人并不敢轻易就用。因为,同样一个病症,病因却未必一样。开方子要因病施治,辩证施治。如果只看表象,不辩病因,同样的症状因为寒热不同,有的吃了这药可能很快就好,而有的病吃了这个方子的药不仅治不好,病情还会加重。他说,作为大夫首要的是要知药性,知道辩证施治的原理。
以前听过“德艺双馨”这个词。“德”应该是指的职业道德,“艺”应该指的是本事、能力。以我的理解,作为大夫艺比德更重要。因为,给人看病,首先需要有高的医术,能看出人的病来。但一个大夫光有高的医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要对病人负责,还要体谅病人的经济状况,让人少花钱,尽快把人的病治好,让病人少受痛苦。所以,对大夫而言,医术是前提,医德是服佐。我以为,“德艺双馨”这个词可以作为这位老人的褒奖了。
有医术的大夫,天长日久会远近闻名,看病的人就会纷至沓来;有医德的大夫,不仅仅给人看病,还有一种责任意识,有一种仁爱病人的心理。如果大夫只有医术,而不注重医德,会很快成为暴发户,靠医术赚到很多的钱,但却不会想到或很少去为病人考虑。其实,只注重经济效益的大夫,真正的大家是很少的。因为,一旦一个大夫以赚钱为目的来行医,就不会真正严谨地对病人负责,医术也不会持续提高。从一些资料看,张大夫的医术是长期临床行医,长年累月积累经验逐步提高的。
在与老大夫的谈话过程中,有病人打过电话来。因为张大夫高龄与身体原因,已无力接诊,便在电话里问诊,只要是他自己有把握的,就直接开方,嘱咐病人怎样用药,注意哪些问题与食物禁忌,告诉病人用完药后回个电话,说一下疗效情况。在与病人的言谈话语之中,透着一位临床经验丰富,对病人负责的,从革命战争年来过来的老中医的严谨作风。
不知不觉中,我与老大夫已经说了两个多钟头的话。因为我对中医的爱好,对老人的敬仰,总想尽可能多地听他说话;老人也因为听说我喜欢舞文弄墨,也表现出一种非常高兴的情致来。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吧。
但是,看得出,老人每说一句话都在耗费着能量。他说,他虽然愿跟我们这些“文人”说话,但是,这一顿说,足足要让他休息两三天才可以恢复过来。听了这话,我顿感内疚。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我不应该在老人这里呆这么长的时间,而没有顾及到他的身体。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