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萝卜上学的时候,情绪不太好,闷闷不乐的在一旁,老师看见和听见了他的情绪,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老师:小萝卜,我看到你难过了
小萝卜开始哭了(情绪被看见了),老师陪伴了他一会,哭得小声一些了
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
小萝卜:今天爷爷送我的时候没抱我
老师:爷爷没有抱你,让你难过了
小萝卜:嗯,是的
老师:你希望下次爷爷可以抱抱你再离开
小萝卜:嗯,是的
于是老师和小萝卜商量好,等下午的时候等爷爷来接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爷爷说:“爷爷没抱我就离开了我很伤心”,并且可以跟爷爷约好,下次要抱抱小萝卜才离开。小萝卜情绪平静下来,去参与活动了。
这段对话在P.E.T.父母效能训练里面叫“积极倾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积极倾听的案例。
首先,当孩子拥有问题(在情绪中)时,老师先看见孩子的情绪,解读和帮助孩子表达出来,孩子就有被理解的感受,就会愿意接纳老师的陪伴。
接着,老师真诚的陪伴孩子,当情绪缓解下来后,老师邀请小萝卜对话,尝试了解所发生的事实。
再接下来,老师用“事实+感受”的方式,帮助孩子描述了事实和当时的感受,并且和孩子确实他的需求,就是希望爷爷能抱抱自己再离开。
最后,孩子缓和了情绪,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和老师一起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个办法想出来后,孩子就从情绪中走了出来,平静的去参与到活动中了。
我们会经常遇到孩子在情绪中,或者愤怒,或者伤心,或者焦虑......孩子不需要立刻收到家长的建议,只有当他们的情绪被看见,被听见后,才会平复情绪,会愿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他们通常会自己想到解决办法,如果想不到,这个时候成人给的建议才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