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感觉很奇妙,同一首歌,在老早以前唱时感到的是那么浪漫美好,而如今别说唱,就是光听着,就已经心生凄凉,悲从中来。
朋友,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就像今天,突然想起这句问候,突然地想起这首歌。真有欲语泪先流之态。当我一遍一遍在心里念着这句话时,像是在问自己,也像是在问候和我一样一直以来在他乡飘泊的朋友。我的鼻间就酸酸的。
“你在他乡还好吗?”…,这是高中毕业后刚走出校园时流行的歌。血气方刚的我,带着年轻气盛,一下子扑腾到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豪情万丈,书生意气。可后来,愈来愈陷入大浪淘沙般的熔炉,熔化淹没了自己。
记得第一次出远门去北京,同年去了更远的黑龙江。每到一个地方,就及时寻找“公用电话”,打电话回去报平安。那个每拨一个数字都旋转回的老式话机“吱吱”声音,至今记忆犹新。
一路走来,所到的地方,接触的人事,如烟云飘散。那些日子汇集的岁月,把一个曾经的少年,变成了中年大叔。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岂是一句“你在他乡还好吗”能回答的呢。
后来去了上海,在轮胎仓库,成衣仓库,搬进搬出,汗流浃背。吃五元钱的盒饭,买一二块的剩菜。住过阁楼,通铺,拿着微薄的工资,出卖廉价劳动力,耗费青春。年轻的身体,这些都无所谓,只是受了委屈,找谁说,找谁讲理去呢?一个人的他乡,无依无靠,还不是默默承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成绩,收获,才是真正的身心煎熬。当初校园老师的苦口婆心,想来才追悔莫及。曾经犯下的错过,都是有价码的,使落得现在在加倍偿还。并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
年轻时总无所谓。无所谓挣不挣到钱,无所谓工作是好是坏,无所谓天涯路远,无所谓身边有没有人陪。这些无所谓的累积,使得身后缥缈,不见生活的痕迹。
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青春不再,再见面时,惊讶于岁月的无情,如刀一刀刀的刻在眼角脸庞。
今天再问声:“朋友,你在他乡还好吗?”工作顺心吗?累不累,赚不赚到钱?吃的住的都习惯吗?一个人的他乡,想家想亲人吗?快乐时会怎样,委屈时又怎么度过?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打工,打工,竹篮打水一场空。天天月月辛苦,只是替别人做嫁人裳。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人到中年,一切都得自己承担。于是,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沉默。变得越来越油腻了。
现实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原本内心的真我。心里在熬着,较着劲,追逐着,甚至攀比着。忘记了经常联系,忘记了当初的情意,忘记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只是换得那一点点钞票。
在城市,大家住在同一座高楼,天天见面却互不相识。有时感到,只有金钱才是最好的依靠。
切身体会到:“孤独无人知晓,却常伴我们左右”。
朋友们,人到中年了,见的多了,看的也开了。钱,在生命、情谊、岁月面前,真的算不了什么。在这向你们也向自己问好了!
如果你能听到,我想把这首歌唱给你听:
“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有泪水打湿双眼。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会想起从前。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已经有了太多改变”……
今夜单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