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人们观望、远离,成了迷信、骗人的代名词,这很让人痛心疾首!
而这些观望、远离,说易学是迷信的人,有一部分却在天天谈着西方的星座,塔罗牌,他们宁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愿意相信、尝试着去了解中国的易学文化,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极大的讽刺?
反倒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国的易经,我们却本末倒置,反向外求,实在是令人费解,也是莫大的悲哀!
易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群经之首。试问,哪一国的瑰宝能混成被很多国人观望、远离?反倒很多外国人趋之若鹜。
好在,不久前的高考,一道神秘的数学题横空出世,易经直接面对1031万考生,谁还敢说易经是迷信?连高考都承认了易经,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
易学瑰宝不会被蒙尘,千百年来,它无穷的魅力就是最好的见证,它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很多都是来源于《周易》,甚至一言一行,都用它来规范着。
词语。汉语中的很多词语,有不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如源自《乾卦》的“文明”“纯粹””性情”“元亨”“潜龙”;源自《坤卦》的“事业”;源自《屯卦》的“反常”;源自《蛊卦》的“高尚”;源自《剥卦》的“硕果”;源自《颐卦》的“饮食”;源自《复卦》的“反复”;源自《咸卦》的“和平”;源自《鼎卦》的“聪明”;源自《艮卦》的“动静”;源自《革卦》的“革命”;源自《丰卦》的“消息”;源自《节卦》的“制度”等。
名言警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众多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也来源于《周易》。所谓“警句”,也称“醒句”,是指一句话或一段引语,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某种精神品格。
如“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源自《益·象传》。“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自《坤·象》。“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源自《系辞下传》。“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源自《系辞上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源自《系辞上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源自《坤·文言传》。“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源自《乾·文言传》。“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源自《系辞下传》。“乐天知命,故不忧”,源自《系辞上传》。
成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有不少富有哲理内涵,脍炙人口的“成语”,也都源于《周易》。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周易》的成语典故很多,已经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如“自强不息”,源自《乾·象传》;“厚德载物”,源自《坤·象传》;“乐天知命”,源自《系辞上传》。“发扬光大”,源自《彖传》。“风雷激荡”,源自《益卦》。“易医相通”,是《易经》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在理论上相通。“文过饰非”,源自《序卦传》。“匪夷所思”,源自《涣卦》。“穷则思变”,源自《系辞下传》;“见仁见智”,源自《系辞上传》;“革故鼎新”,源自《杂卦传》;“反目成仇”,源自《小蓄卦》;“物极必反”,源自《剥卦》;“比类取象”,源自《周易》五行学说的研究方法。
这些词语、成语以及名言警句,出现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当你原以为在远离观望易学时,你却没有发现,你一直与它形影不离;当你在说易学是骗人的封建迷信时,你却没有发现,你每天都在使用它,并深深的信任着它!
醒醒吧!别再骗自己了!
注: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学习六爻
我们最专业
免费初级入门
只需一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