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后的夏天,显得喧嚣和热烈,空气中充斥着太多躁动不安的气息,加之心底一些起起伏伏的小心绪,焦灼时刻困扰着小米。
孟言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同学们都没有听到与他有关的任何消息,更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随之而来的谢师宴,成了这个夏天的热点。小米的父母也不能免俗,在家里张罗了一个下午,备下一桌丰盛的晚餐,宴请了教过她的所有学科老师。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讲,举办一场谢师宴,既是有资格的,也是应该的。
那天,在小米父母的热情款待下,大家喝酒聊天,很是尽兴。
一向不苟言笑的班主任,酒到浓处,竟然落了泪。他用略带一点哽咽的语气说:“从教十几年,在我的学生里面,小米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努力的,是最优秀的,是最让我省心的。她这一毕业,我还真舍不得。”他话音一起,举座皆静,大家一同把目光投向小米。
坐在旁边的小米,心里既感到一些骄傲,也感到一份羞涩,同时也感到一点不舍。本来泪点就低的她,眼里不自觉地泛起了泪花。班主任对她的关照和爱护,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本就不擅言语的她,此时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因不胜酒力,已满面通红的语文老师,扶了一下落在鼻尖上的近视镜,补充道:“小米这孩子善良,人缘儿好,班级里好几个男生喜欢她,孟言就是其中一个。”
话音刚落,小米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真的被老师发现了,这时候说出来,不知父母会怎么看自己。
孟言这个熟悉的名字,只要从别人的口中说出,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会被触动。
小米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爸爸,与爸爸的目光一交锋,她又赶忙低头避开,满脸通红。
小米爸爸将目光转向班主任,看似随意地问道:“孟言是农场孟场长的儿子?”
“对,他们家的老三。很聪明,就是偏科严重。孟场长托人把他安排在车轮厂,已经上班了。”语文老师略带一点惋惜,低沉地说。
“这么小就不读书,太可惜了。”小米爸爸一直倡导读书才有出路,平时也经常教导小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常说只有丰富了学识,才能提高眼界,开阔视野。面对孟言的失学,又是熟人的孩子,他也觉得惋惜。
宴席终于在祥和快乐的氛围里落下了帷幕,送走老师后,父母忙着收拾残杯剩盏,似乎忘了刚才语文老师“透的底儿”。
小米也趁机回到房间,打开那本带锁的日记本,拿出那张纸条,怔怔地看得出神,思绪又飘远了……
谢师宴之后,车轮厂这个名词,深深地印在小米的脑里,她通过打听,终于知道车轮厂在离家50公里之外的县城。怪不得孟言突然没了踪影,小米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开学前一天,父母跟小米语重心长地促膝长谈。
孩子出远门,妈妈总是有很多不放心和不舍得:“一个人在外面,可得注意安全,跟同学好好相处。”千叮咛,万嘱咐,小米妈妈始终离不开“安全”二字。
爸爸则旁敲侧击地说:“上学以后,学习是首要,其他的事儿,可以放在三年级以后再考虑。”
爸爸口中的“其他事儿”,无非就是谈恋爱。虽不说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爸爸最担心的事,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终于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提醒小米。
那一晚,小米和妈妈的眼泪,让家里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爸爸坐在沙发上,时不时长吁一口气,好像小米不是升学,而是要远嫁一样。向来顽皮的弟弟妹妹,见了这种情景,也都乖巧地默不作声了。
这一切,只因小米即将到来的远行……
小米是父母结婚三年后生的第一个孩子,那是他们的爱情结晶。小米从小就得到特别宠爱,是被家人宠溺着长大的娇娇女。
小时候的小米,胖乎乎的十分可爱。因额头很宽,大大的眼睛显得有点深陷,有几分神似外国人。那时候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友好,时常见诸新闻报端,成了外国的代名词,小米因此获得了“小阿尔巴尼亚”的外号。
小米也在父母的呵护中得到重点培养。在育红班学唱歌跳舞,去公社演出,小学时跟爸爸学脚风琴……她在一片赞美声中成长,却没有焦躁和轻浮,而是充满了自信和乐观。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小米,特别地恋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外地,每当夜幕降临,想家的情愫,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升学后的半个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以泪洗面。
写信,成了小米排解和宣泄思乡情绪的唯一方式。写给父母,写给老师,写给同学。
也想,写给孟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