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还是想写写关于妈妈的东西,我总觉得无论多少文字都无法完全勾勒“妈妈”的全貌,所以想多写写。——题记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在农村,是非常幸运舒适惬意的。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新鲜的蔬果,有热情善良的邻里乡亲,更有山水田园之间自然宜居的“乡村小别野”——农家小院。很幸运,我的老家(或者说是娘家),就有这样的一处院子。那就是妈妈的院子。
妈妈的院子干净整洁也很漂亮,这源于妈妈的勤劳。每天妈妈都很早起床,操持家务,扫院子也是每天早晨的必备功课。
院子的一侧是菜园子。春季妈妈播下种子,夏季菜园子里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各种蔬菜都成熟了。这时,家里的菜品基本上都是从园子里摘的,既新鲜又绿色健康。菜园子的边上种有一株月季和一株万年青,是时节的时候,红色的花开满枝头,在一片绿色下,非常的耀眼夺目。
菜园子的一头,紧挨着房子的地方,栽了一株爬山虎,爬山虎枝叶茂盛,将夏日的酷暑炎热,挡在了房子外面 ;若是坐在房间里,还能看到稀稀疏疏的阳光 ,透过爬山虎的缝隙映在窗上,形成一个个迷离的光斑,既温暖又文艺,这也是我的最爱。
阔别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有这样一出农家小院,会让人有归于山林、重回自然的感觉。
对妈妈来说,院子就是她的所有,是她生活的中心、生命的重心。那是她的家,也是她一直守候的地方。她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一次次她在那里迎接我们回家,又一次次她在那里看着我们离去。而院子里也留下了许多往事。
算起来院子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爸妈结婚几年之后就买了的。我依稀记得院子里的正房,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盖起来了,那时我八岁。妈妈说,你爸当年说,现在女儿八岁,等到她十二岁的时候 ,我们肯定能住到新的院子里去的。可我们真正住进来,已经是2011年,那时我已经二十六了。想来妈妈等了将近二十年——从三十岁的小媳妇等成了五十岁的巧婆婆,从一头青丝等成了头发花白——才终于住进了心心念念的新院子。
后来,在院子里,我出嫁了——穿着婚纱走出了家门的那一刻,虽然没看到妈妈的眼泪,但我知道妈妈是伤心的;
后来,在院子里,弟弟娶了弟媳,我想当时妈妈应该很开心;
后来,在院子里,我带着六个月的大儿子陪了妈妈一个月;
后来,在院子里,弟媳生了她的女儿,我的小侄女,妈妈的小孙女——小姑娘的到来给妈妈的院子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后来,在院子里,妹妹也出嫁了——我都舍不得,更不用说妈妈了——用妈妈的话说,以后再也不能回家过年了(特指除夕夜,一家人看晚会,放鞭炮,吃饺子);
后来,在院子里,我趁着休产假,带着我的小女儿,住了一个多月;
…………
院子里,妈妈一直在,生活也一直在,会有更多的事情一件件成为回忆。只希望妈妈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只希望妈妈的院子里越来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