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森林叶黄,林中岔路各奔一方。
我一人独行,无限惆怅,
不能把两条路同时造访。
良久伫立,我朝第一条眺望,
路转处唯见林森草长。
我再把另一条探望,
一样美丽,一样坦荡,
但或许更令人向往。
虽然两行路都曾有人过往,
但这条芳草萋萋,更少人踏荒。
那天早晨落叶满道上,
落叶上尚无脚踩的痕伤,
啊,且将第一条路留待他日寻访!
明知道路穷处又是路,
重返此地怕是痴想。
那以后岁月流逝,日久天长,
有一天长叹一声 ,我要诉讲,
林中两条岔路彷徨,
我选择了行人更少的一条路,
人生从此就完全两样。
初中时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他那时年青有才,锐气外露,很镇得住我们这班的青春期熊孩子。他喜欢看书,会把一些经典有美感的诗作文章介绍给我们,久而久之,我们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那时候《读者》是常看的杂志之一,上面多是一些正面的文章,也易理解,对我们而言正适合看。第一次读到上面这首诗就是在某一期《读者》上。
我不是早慧的孩子,在青春期敏感又糊涂,受到家里影响还常忧郁,无排解处只能在书里找安慰。《未曾选择的路》当时看不懂,但那份沧桑和执着的味道却能咂摸出一二。“明知道路穷处又是路,重返此地怕是痴想。”这句说尽现实无奈的话,现在读来觉得惊心,但在当时却无感。时间在年少时总是觉得用不完,机会对自己有多大影响也并不在乎。想的总是找到那条“芳草萋萋,更少人踏荒”的路。遗憾的是资质终过平常,现实的力量实在强大,在此后还是走上了那条人多的路。
30岁后,眼见周围大多数人不论事业家庭都已稳定成型,自己仍是独行,且仍走的是那条接踵磨肩,人人为衣食住行在其上奔忙的路。心中很是自伤。常年自问,随波逐流,营营役役,不见未来,这样的人生是否如我所想?苦思挣扎了两年,我放弃了原来工作,进入自己一直以来想要从事的行业。从头再来的辛苦,要表述更辛苦,但身在其中的安宁快乐,要表达也非三言两说可说完。
多年来,在家庭方面我从求而不得到随缘处之,在事业方面围绕责任、物欲和理想兜兜转转,这些在别人看来,我走的是那条少人踏荒的路,但我知道。探访第二条路的心和力,我一直未曾获得。
哪怕“岁月流逝,日久天长,有一天长叹一声 ,我要诉讲,林中两条岔路彷徨,”我选择的虽还是行人更多的一条,却只是每一次重回当年当地的痴想,已不会再一遍遍让我惆怅。
现在,能觉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享受,不把“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看作是失落,那走这路也可算是“人生从此就完全两样”了。
感谢我的老师,平庸如我能由他埋下文学的种子,育出茵茵绿草,抚慰我的心灵。用他教的一句词表述近况、结束文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