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爱松老师之随感----写在璧江书院成立当天

中秋节前一天。一休哥交代我第二天的行程:“明天上午去璧头村参加爱松老师的……活动”。“好吧”我答应了。我比较“守家”,福州话叫“淤家里”,对社会上这样那样的热闹集会庆典,如果只是吃喝玩吆喝,而非娓娓话思想,时间再耗得多,随着年岁渐长,我更不乐意去了。

但这次听见是“爱松老师”的活动邀请,我觉得要去“开眼启智”,所以爽快地答应了。具体是什么活动呢,我没认真听,关键是听到“爱松老师”这四字,眼前闪现出那位:鹤发童颜,身材纤瘦,笑容亲切平和,来自我们共同的故乡,可以有欣赏学习的机会,这就是最好的去的理由。

第一次“见”先生,是一年前在一休哥的“手机”里:满头白发,卷到脖颈,红衣白裤,面容红润,笑容可拘,被一圈人簇拥着。“像个艺术家!”这是我对相片里的爱松先生的最初印象。但人怎样呢,不得而知。

第二次见先生,那是真正的“见”了。

那是在一周前,一休哥在故乡的阡陌农庄草根式地开业了。虽有上班,傍晚时分,我不得不从福州跑琅岐老家一趟以体贴一休哥之心。他带着我,虽是礼节但也由衷地逐桌敬酒感谢来宾的厚谊和指导。

我们推开一扇席门,迎面一眼瞧见其间气质与众不同的一位长者。

似乎哪儿见过呢?我正回忆纳闷着,还好休哥点拨了:

“这是我们尊敬的江老师----爱松先生”。

哦对,照片上见过的---来自我们故乡的骄傲---蜚声中美的山水画家。今终于一睹尊容:

银发生来卷,神凝笑意全。眸中无倨色,温雅若邻欢。

啊,休哥这样的农家小事,居然能请到先生大驾光临?我顺着休哥的声音,举杯至先生近前:“老师您好!久仰大名,谢谢您今天能来!”爱松先生举杯站起,笑吟吟地把杯子和我的轻碰下……  说什么呢,我真不记得了----可能我太紧张激动了。

后面,席散宾返。在阡陌农庄的大门口,我再次见到了爱松先生及夫人。他们亲切地和年轻人寒暄着、问候着。先生的夫人,也让人眼前一亮:身材高挑,爽朗豁达似乎写在脸上。她与先生年龄相当,一看就是发妻的模样。笑容自然亲切,言语温暖朴素……

第三次见先生,就是今天了。中秋佳节的上午十点,我们到了璧头村,找寻到了目的地。未到近前,但见一座古宅前人头攒动,院中墙壁上一幅横幅,让我完全明白了---原来是江老师在此处的“璧江书院”今天举行开院仪式。

书院?这名字多温润呀!返璞归真的书院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璧头村的山包上,周围有居民村落,占地一亩,楼高一层,临闽江,可瞰水,按古代建筑风格修建而成。仿古的书院大门前,两束粉色玫瑰分站两边。

伴随着轻快的古典乐曲,10:30分,主持人简洁话语中,团炮齐鸣,开院典礼在既简朴又隆重的氛围中完成了……

然后,落落大方的江老师亲切的和各厢来宾合影,完全一副成全、配合的姿态。先生眼睛不卑不亢,不扬不肃,目光平视,眼含笑意。即使身边无旁人叨扰时,依然保持微笑平和的姿容,恬淡地站在大门前接应……

在门口要和先生合影的人多,自觉非主要人物的我们,悄然退至人群外层,边休息 ,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感受着热闹。虽处人群外围,但细心的爱松先生的夫人,还是把我们拉进和先生合影了。 

合影毕,我继续欣赏墙上的字画、布局、意蕴---果然是与众不同、中西合璧的山水画,——叫“心相重彩山水”! 门外汉的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词。

在欣赏中,爱松先生与客人的交流情境在不大的空间里自然地流入我的耳畔。听着观着感着, 我油然心生敬意——先生总是一幅气定神闲 不卑不亢的大家风范,的确与大多人不同。

我和休哥逛了一圈璧江书院的周遭环境。既有人烟,又花木扶疏。视野开阔,四面来风。闽水泱泱,源远流长……书院选址的确不错啊!

11点左右,午餐开席了。主持人微笑且落落大方地出来了----一位四十多岁, 穿着T恤、牛仔,目光平和,笑容自然的汉子。“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江爱松先生的公子,也是他的宝贝……”大家“扑哧”都笑了……好逗呀,上阵父子兵,“公子、宝贝”都来主持父亲的璧江书院了。“奔五”了,还能自称宝贝,心态真好啊!他是真宝贝假公子吧?有这么美满的父唱子随的美事凑在一起?一休哥告诉我,他的确是先生爱子----从美国回来的。美国回来?主动还是被动?我好奇地请教了“公子”的母亲。母亲不无自豪地说:“儿子很乖,很优秀,为了传播父亲的闽派艺术,虽已是美国公民了,但还是回国专事‘闽派艺术’传播工作。”哦,如此,不易!

在几位与书院成立相关的“重要”人物说话后。儿子请父亲上台了。先生同样不慌不忙,自然大方。他不着寸稿,娓娓道来:“尊敬的……璧江书院能在此成立,我不得不感慨一个‘缘’字。这个缘,就是我与口天‘吴’的缘……”我认真听着先生发言。半个小时的发言中,先生用这个‘吴’字串起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关键的吴姓人氏和地名:因为与‘吴’的不可思议的缘分----娶了吴姓母亲的女儿做老婆; 第一份工作的地名、领导与“吴”相关;成长路上戏剧般的得到一位位吴姓领导的鼓励、提携;眼前成立的璧江书院,也是在吴姓老领导---琅岐人爱戴的父母官,吴乃国先生的故乡----璧头村吴姓村庄成立……先生对他人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一串串名字被如数家珍地脱口而出。先生的发言,如茶间叙话,轻松诙谐,席间客人不时笑意荡然。最后,先生由衷表达定不辜负吴姓人家的缘分和恩情,欢迎璧头村众位吴姓乡亲随时光临璧江书院……

“江老师这番发言,听着是家常话,琢磨起来却是一篇主题突显、架构完整、文风质朴、接近地气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我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感受给休哥听,“既让我们听到看到他的人生足迹,又表达了一份感恩缘分不忘初心的情感”。

一休哥笑而点头,眼神真挚。自然是深有同感了。

难忘今天,果然如我行前所愿---启智开眼。难忘美好的中秋节的中午----欣逢“璧江书院”成立,贺之禧之!


                                                                                                                            2017丁酉年仲秋之夜

                                                                                                                                    随笔于闽水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总有人跟我抱怨,为什么工作这么无聊,为什么工作那么麻烦,为什么钱那么少但活那么多,为什么把别人的活也压在我身上,消...
    简恩阅读 10,773评论 0 13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说到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远方是多远,谁又曾到过,远方的风...
    春风换酒阅读 1,924评论 1 7
  • 1.如何全局安装一个 node 应用? 在终端输入以下命令,即在全局安装应用,可在终端输入fanyi、webpac...
    hellowade阅读 1,781评论 0 0
  • 我是一个嗜睡的人,平日里有机会便想睡个懒觉。平常早起的时候也是急匆匆地走在路上,从未留意过周遭。 所以,每一次悠闲...
    咚2咯咯阅读 1,4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