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学之后起,我与父亲相见时日,便不多了,虽相隔不远,却因各种原因,未常回家,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骑自行车时的样子。
父亲有一辆二八式自行车,清明回家时,先生说帮他换一辆座低一点的,毕竟年纪大了,父亲坚持说,不用浪费钱,骑了几十年,习惯了。
我除了感慨早些年自行车质量不错,还感慨父亲的艰苦节约,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一晃,我也已三十有一了。
可想而知,这辆自行车起码也过了三十的光景。小学时候的我,还比较瘦小,可以坐在车子的前杠上,每次父亲就会教我顺口溜:“车子开动了,没买票的要买票,买了票的往后靠……”
开心的时候回头看一眼,眼里尽是父亲的脸庞,所以小学时候在写《我的父亲》命题作文时,是这样描述的:
“父亲的脑袋像一个车头,两个眼睛是车灯……”,老师让我在全班朗读时,所有同学都笑了,我也不知所以,依然觉得我的形容,棒极了。
初中时的我,每次坐自行车后座前,需要轻搂着父亲的腰,有时单侧上座时,父亲需要有一条腿,借助梯坎,用力一蹬,才可前行。
父亲的背还算挺拔,蹬起车子来,也算麻利,那时,他依然教我顺口溜:“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最不爱背文章的我,竟也在不知觉中,记在脑子里了。
再后来,上高中了,父亲也买了一辆女款自行车送我,我和他最经常做的事情,便是在饭后骑车环绕县城,骑到县城最美的西河前停下。
父亲说,每次他喜欢过来看看西河,有一种看海的感觉,让人顿时开阔很多。
上班后,父亲打电话说的最多的是,今天骑车去了哪儿,又从哪个亲戚那拖回来了什么菜,仿佛自行车就是他的法拉利,动力足,容量大。
清明时候,父亲说等着我回家,开车送他去老家上坟,我还在恍惚,小时候,都是父亲骑车带我去的。
再后来,我们两个人一起自行车比赛,那时候到老家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却在自行车比赛和顺口溜陪伴的光阴中匆匆而过。
这次清明回家,才得知父亲暂时都骑不了自行车了,前些时日,下雨,路滑,摔跤了(虽然他开玩笑说得亏一直在吃我给他买的钙片,不然估计都站不起来了)
我看着他满头的白发,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古稀老人了。
自行车不能骑了,清明几日,无论去哪,都是车接车送,父亲骑车要费时间和力气去的地方,开车也只需十几分钟便可达到,父亲坐在前排座上,满头白发。
想着他再不能再受累,不能再骑自行车了,便觉得很难受,因为一个耐不住寂寞的老人,没有自行车的陪伴,会更显苍白无力吧!
我能想到的就是,以后利用周日多回老家陪陪父亲,哪怕言语不多,只是能开着车带他到平时骑车要上半日的亲戚家转转,也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吧!
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很多“福利”,这次也不例外,米,面,油,像是他和母亲省下来的东西,都要让我搬空,好吃的,好喝的,都仅着我拿走。
总是付出的父亲,你需要什么呢,我问他的时候,他就指着脚上的棉鞋说:十块钱一双,我穿的很舒服呢!
顿时,泪崩……
版权说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