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18年还有2天,反复去想,才确定下来最重要的事。这中间有纠结,主要是和自己的本性,人性较量。因为发现想要的太多,舍弃太难。
有关舍弃,为什么要专注,我去找答案的时候,读到宁向东得到专栏的一篇文章《学会拒绝》。
他提出了对自己的人生时间、精力的管理回报率。他讲自己的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他对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开始去找答案,研究,很有兴趣,但随着投入的时间越多他也开始有困惑这样做的意义,他的朋友说他,这明明是我的专业领域啊,你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所以他说:人生苦短,可以做事的时间之少,甚至不敢让人推算。而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能够做成一件事,其实已相当不易。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做事的精力和能力)进行预算,至关重要。
小伙伴给我说,去找到最有突破性的那一个,然后围绕它展开。那什么才是具有突破性的事情呢?越是觉得份量重也就越想找的更准确一些,这又是无法战胜的人性么?
后来总算想明白了一点,也或许现在反复衡量的事情做一段时间之后,会带着你走向你想不到地方去。既然未来怎么样无法由你控制,那就着眼于当下,马上开始做起来再说。
不管怎样,来年都还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在等着你呢。
在《一个人最后的清单》这本书里,作者David Menasche说,健康,快乐,有目标的活着,是对抗癌症的良方,他是在写自己的人生经验,他不但这样写,还这样做。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不可以离开医院的情况下,毅然走出去,他说他要走遍美国,去见他的学生们,这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他用行动活出来迪兰. 托马斯的诗句:不要柔顺地走进黑夜,要对正在死去的光线暴怒,暴怒啊!
走了50多个城市,他对他的学生们说,没有必要让梦想建筑在赚钱上,比如有很多同学说,首先是要赚够很多很多钱,然后再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他鼓励学生们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既能带来收入,又能满足灵魂需求的职业。
2.
去想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虽然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我看到她们取得成绩,因为探索自己对生命欣喜,有用不完的好奇心,朝气勃勃,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时间就是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接下来要去探索陪伴的乐趣,也还可以去找找还有哪些方法。
先来分享今天新学来的一个概念:“创造力”。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也去买来很多书,也包括右脑开发的,这些书说,右脑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天读Dr.魏的文章,他先纠正了这一点,说正常的人大脑不能粗暴地进行左右脑划分。
那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
大脑里藏有很多暗能量,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这些暗能量也在大脑某些区域工作着。暗能量,是创造力的关键。具体怎么激发这些暗能量,提高创造力,作者给的答案是这样的:
多玩发散性思维游戏。举个例子:
多问孩子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可乐罐还可以做成什么?筷子除了吃饭,还可以做什么?
还可以让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结合,问问题的时候换成这样的:
假如你是妖怪,那你要怎么样才能吃到唐僧肉?假如你是....,作者说这是反事实想象,可以引发孩子发散性思维。
我自己还没有开始问这些问题,但我觉得这些引导,家长要花很大力气,而又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有刻意用力的痕迹。
3.
还学到了什么呢?
Dr.魏在专栏里介绍了电影《头脑特工队》,和学会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有关,我们也马上找来一起看。
孩子吃晚饭的时候问我,看完了《头脑特工队》我印象最深的最想讲给她听的是什么?
我本来想敷衍回答她一下,后来我去按她问题回忆电影,我说最想讲给她听的是:一开始乐乐(负责快乐)什么都不让忧忧(忧伤的情绪)做,总觉得只要她在就什么都不好,怕她触碰到快乐的核心记忆球,忧忧自己也更忧愁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没有用,总想帮忙却总是帮倒忙。后来她和乐乐一起被带到记忆岛,经历了一些事情,乐乐发现忧忧可以疗愈理解受挫的小主人,给她力量,重新快乐起来。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Dr.魏说,这部电影他故意引导自己的女儿至少看了5遍,在情绪学习方面很有用。我也决定试一试,只是目前来说,还不能着急引导,不能让孩子感觉是在学习,要多看几遍再说。
非常专注的去围绕孩子转,一下还有点适应不了。有变化的是,当把这些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时,也开始变得更有耐心,能在孩子的眼神里读出来快乐闪烁。
中午老大自己读完两本绘本,还很有兴致的给我复述里面讲的什么故事,晚上一放学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周末作业完成了,才发现,孩子可能需要的只是我们多一点的耐心和持续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