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学生落入校园贷陷阱的事例屡见报端。
福建一女生因无力偿还多笔校园贷,在宾馆烧炭自杀;河南大二学生郑某通过网络贷款,欠下高额贷款,被迫自杀;陕西21岁大学生朱某,也因为无力偿还校园贷被逼跳江自杀。
这些孩子在“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深渊,无法自拔。
他们缺的仅仅是钱吗?不,他们缺的是理性消费的观念,缺的是“财商”教育 。
金融学教授闫志鹏最近为我们带来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三个存钱罐》。 作者领悟到: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财商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富来自努力工作
美国最负盛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仅在商业领域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教育子女方面,洛克菲勒同样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他在给儿子小洛克菲勒的信中说到过这样一句话:财富是意外之物,是努力勤奋工作后的副产品。
拥有快乐是人生的关键是努力工作,实现人生目标,并享受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大学生课余打打零工,送送外卖,或者做家教,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报酬,拿着心里也是踏实的。
习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催人奋进。
同样,财富也是努力工作积累的。
储蓄:让钱慢慢长大
巴比伦富商阿卡德是一个穷人的儿子,家里没有任何资财可以让他继承,他自己也没有聪慧的大脑和非凡的能力,只能踏踏实实自己勤奋的劳动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曾经整夜未眠为放贷人阿加米希刻好了石板,有幸聆听到了他的致富经验。我的致富之道就是将收入的一部分保留下来。 你也应该这样。
他说,你攒下来的每一个金币都是你用来赚钱的奴隶。它赚的每一个铜币都是能够为你赚钱的海。 如果你想变成富人,那么就让你存下来的钱赚钱,再用赚来的钱赚钱,这样能让你获得不竭的财富。
储蓄,就是看着钱慢慢长大,培养的是人抵制即时享受,注重长期目标的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以身作则,有储蓄的意识和习惯,言传身教让孩子获得对金钱的认识和基本金融素养。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存钱的意义并鼓励孩子存款。从小有储蓄意识,也能抵住即时满足的诱惑。
当然,不同年龄储蓄要求不同,《三个存钱罐》的建议是这样的: 3-5岁的孩子可以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获得相应的酬劳,存钱罐放在醒目的地方,让他看到钱在慢慢变多; 6-12岁鼓励孩子储蓄并调动孩子储蓄的积极性。开始培养孩子财务独立的精神;13-18岁。不仅要学会挣钱还要会投资。
财富来自勤俭节约
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节俭之人能够量入为出,有效理智地花费。
周恩来总理一生艰苦朴素,生怕浪费一点东西,去世前只有5000元存款,他也嘱咐人把这些钱捐给国家;
慈善家田家炳一生节俭,他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2001年他将香港九龙的大宅出售,所得全部捐赠给内地几十所学校。自己则租住在一件普通的公寓楼里。
富兰克林是美国首任邮政局长,当时年薪100英镑,但节俭又爱国的他将所有的薪水都捐助给了独立战争期间受伤的士兵。 真正节俭的人都是懂得回馈社会的人。他们在为国家,为百姓方面绝不吝啬。
《三个存钱罐》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如何花费,也有独特的见解: 比如3-5岁的孩子,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灌输“想要”和“需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不是花不完的;6-12岁的孩子要懂得数量和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家长可以利用买菜、点餐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经济消费。13-18岁,家长一方面要防止孩子被骗,一方面要防止孩子盲目消费。
总之,家长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财商。
小结:《三个存钱罐》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财商培养的佳作。本书从家长的角度,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亲身体验,系统地探讨了如何提高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财商。我相信这本书不但值得家长和孩子读一读,也值得所有渴望提升自身金融素养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