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外
环境是一直在变的,人也是一直在变的,人是死的,心是活的
这一年的社交圈是扩大的,也是精简的一年。同样带来的是接连不断的事情,还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实验室外祛魅第一步,认识到人的有限性。
对自己
当我考上那一刻,其实我内心是洋洋得意的,产生了一种虚假的感觉——自己干什么都行,都不能说骄傲了,是一种无脑自大了,比如我可能会戴有色眼镜看人。当入学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算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吧,身边的人也都是不比自己差的,甚至比自己优秀许多倍的人也比比皆是,内心其实会萌生出一种挫败感,自卑感。渐渐的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万能的,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
我能有现在的这样的条件、环境,可以将很大一部分归结为运气,固然有努力的成分,但努力其实占比不大。就像面对复试,有些人遇到的老师是比较和蔼吧,有些人遇到的老师就是比较严格。有的学校会歧视第一学历,有的却不保护第一志愿。这就很明显的造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很多人比我努力很多,确并没有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时候我都很难容自己犯错,很多事情我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不遗漏一丝一毫。就像去旅行一般,我总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提前做好的计划进行,可是每次总是对不上,要不就是车没赶上;要不就是下雨了,某个地方去不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我自己也并非是万能的,很多时候也是会犯错误,甚至是接连不断的错误。
对他人
对他人的祛魅也很重要,比如我看到漂亮的女生,可能会下意识觉得她肯定很好;刚认识老师时,觉得老师具有权威性。这都是那个人自带的光环,而影响我对其的主观判断。类似于她很好看,所以她讲的都有道理,我全部都听她的,这是主观影响客观。
过度的谄媚,总会让别人在我心中树立起一个完美的形象,这个标签是我自己贴上的,我想我也要撕下这个标签。我也认识到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完美的人,如果那个人在我看来特别完美,那就说明我没有完全的认识。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我是写一些自己认为自己比较好的方面,来展示自己。
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有限,也是和自己和解吧
勇敢试错是祛魅的关键,有些事情真的是只有经历了才会发觉哦!原来它也没有那么好啊!
实验室外祛魅第二步,认识到事的无限性。
可能是研究生更具有社会属性的原因,很多事情突然就变复杂了很多,不像之前本科时候那种天真无邪的样子,可以不考虑其他的,那个时候可能唯一令我烦恼的就是待会吃什么。
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拿这研一下学期来说,正处于毕业季。按理来说,我也已经经历了毕业季,不过那个时候的毕业季是随意的,我并没有抱着一定要找到工作的决心去找工作,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复试出分了。之前我也其实并没有在意工作这一方面,只是当现在想到以后研究生毕业以后,只有找工作这一条路时,就会感觉有让我喘不过气的压力。
面对的还有时间的紧迫感,和我同一届的,不管是高中也好,大学也好,很多人已经结婚了。要说我一辈子没有结婚的想法,这绝对是不可能,不管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都表明我如果不结婚我会死的很惨。同时还有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年纪在增长,倒也不是我有年龄焦虑,而是当我在火车上听着那些大学生谈话,我大二,04年的,会感叹一句真年轻啊。
要放在大一的时候,我绝对不敢想我此时此刻会坐在这里,写下这篇推文。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事物的发展是无穷的,以有限的自己是无法预料到很远的自己的,只能过好当下。
正如万山圈子中,一山放过一山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