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小书,她是一名涉嫌经济犯罪的嫌疑人。
第一次见到小书,是在6月的一个清晨。她背对着我,将自己车上的货物搬运到另一辆接货的车里,还不时观察着周边环境。我隐藏在远处记录着她犯罪事实的同时,也透过望远镜在打量着这个女人。170的身高,不过100的体重,看上去格外瘦弱。饱经沧桑的脸,一身廉价运动装,与她二十六岁的实际年龄显得格格不入。来不及细细打量,小书便驾着她的五菱宏光扬尘而去。
晚上7点,霓虹初上时小书便会出现在小区广场里,和她6岁的孩子。孩子很可爱,是个男孩。同时,孩子也很调皮,总是如同脱缰的野马,与小区里的玩伴肆意的奔跑打闹,对小书的呼唤置之不理。小书不上前去追赶制止,也不责骂孩子将新衣弄得污迹斑斑,她总是面带微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玩闹。
核查取证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总算做完,接下来我要和小书正面交锋了。
早上7点,小书一如既往的驾车出门。今天,对小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据线报说小书今天10点前要交付一个订单,如果这个订单成交,至少能抵得上她平常半个月的收入,而我则要在今天给她戴上冰冷的手铐。她的每一步动向都决定着这次行动的成败,而我每一个动作也变得格外的小心。
突然小书的车停了下来,在一个她从不停留的地方。只见小书下车奔向路边不见了踪影。十分钟过去了,我远远的看着小书的车如坐针,开始担心行动是否暴露了。就在我准备下车抵近侦察时小书提着一个盒子回到车里。
布控、拦截、逮捕,行动的和预案基本一致。与大多数嫌疑人不同,小书带上手铐的那一刻没有哭泣,没有反抗,整个抓捕行动出奇的顺利。
在抓捕现场,我眼前的小书和我第一次见她时的形象判若两人。小书今天画着淡淡的妆,白色T恤配着碎花长裙,就像邻家小女生般灵巧动人。只是她的眼睛,此时她的眼睛就像笼罩着一层雾霾般黯淡无光。
在警车里简单审讯后,我们带着小书去指认现场。每打开一个库门,小书都会微微颤抖,幅度很小,小到几乎无人察觉。面对民警的问询,小书的回答几乎无声,即便是出声也是简单的三两个字,只是不住地点头。一旁的民警随口问了句:“你干这些的时候想过后果吗?想过孩子吗?”小书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侧头无言。
回到队里,审讯进度很快,所有的犯罪事实小书和盘托出。另一个困扰我的问题也有了答案,那脱离视线范围的十分钟。原来小书的孩子今天生日,小书准备下午带着孩子去方特游玩,而在去接送货物的途中看见路边集市正在卖玩具。
小书的车还停在刑侦大院,在副驾的座位上,那套玩具还静静的等待着小书把它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