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七岁时做过的事吗?你还记得你七岁时父母亲人对你的教育吗?读完刘健屏的《今年你七岁》,你将看到一个父亲是如何爱孩子的,你将明白什么是父爱。
这本书以散文的笔法记录了阿波每天的生活小事,以简洁的对话和小的细节,把爱的氛围和生活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示,得到文学熏陶。
我非常喜欢书中那些带有哲理性的优美文字,现摘记如下,分享给想成长的朋友。
01
第8页:虽然我无法摆脱“望子成龙”的流俗之见,但我却不敢奢望把你塑造得多么完美无瑕,因为我知道我本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在这6年的生活里,我已经发现,你时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在对待你的错误时我却每每也充满着错误。
我还感到,任何一种教育培养孩子的理论,最多只能给我一点点启示,却不可能给我提供现成的教案,对待每一个具体的孩子只能有他自己的最具体的理论。因为对你也罢对我也罢,每一天都是新的,每走出一步都显示着偶然,在我和你的面前,常常是弥漫着大雾……
摘记理由:任何人都不可能培养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因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无论看过多少教育理论的书都无法提供教育孩子的现成答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虽然我读了十本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但是面对孩子时,我仍然会感到束手无策,偶尔还会大发雷霆,还会出言不逊。
有时候我想,幸亏我还在不断学习,如果不学习,我的行为会更没有教育涵养。
02
55页:我最瞧不起的就是时时处处依附别人,奴性十足,完全失去自己主见的孩子,而你竟也是这般模样。我并不希望你以后能去支配别人,但我更不愿意看你轻易地被别人支配!
摘记理由:这让我思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培养一个类似墙头草的人吗?不,我们需要培养一个有主见的人,但也不能太有主见了,未来社会不是靠单打独斗能成功的,未来社会需要孩子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需要孩子具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沟通交流是为了求同存异,是为了目标一致。
这是我们的主人公刘一波放学后没有回家,和同学孙成一起去建筑工地贪玩,被家长询问理由,刘一波说“孙成不让我回家,他说我要是回家了,他以后就不跟我玩了”,家长听后表达出的观点。
刘一波报到一年级,刘一波放学贪玩钻涵管,刘一波用拼音写保证书,处处洋溢着童趣,读来不觉嘴角上扬。
03
108页:许多事情当拉开一定的距离再去看它时,往往会获得一种与当时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感受,更何况这正是远离着你而又十分思念你的时候。
摘记理由:这是作者远离家乡几天,在杭州与友人谈论刘一波上学中发生的反常行为时,心情由原来的担忧焦虑变成了欣赏赞叹,意识到自己曾经是“愚昧透顶、蠢不可及”。
一个经常反思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是啊,许多事情当拉开一定的距离再去看它时,往往会获得一种与当时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
04
121页:面对着你们孩童,我们成人永远自惭形秽!你们未谙世故、圣洁无瑕,心地纯净得如一泓清水、一张白纸,而所有的污秽和杂色恰恰是我们这些所谓胸无城府,老于世故的成人添加上去的。你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的弥足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曾经也有过,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地丢失了,而我们不仅心安理得地让你们重复着这种丢失,甚至在加速这种丢失!
我们总是以你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走上社会为由,今天“教诲”这一点,明天“告诫”那一点,极大地伤害了你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总是要更多地想到你们以后应该怎样地去“适应”社会,而根本没有懂得你们本来就是生活的主人,以后应该怎样去“创造”生活……
这些想法我似乎早在思考,也渗透在我的创作中。可是想的是一回事,写的是一回事,而实践却往往是另一回事。不要说对别的孩子,就是对你——我的儿子,我究竟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这种反省式的扪心自问常常使我不寒而栗!
人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一旦跨过了童年,尤其到了成年,自以为“成熟”了,身后就有形无形地和童年划下了一道沟壑,要填平这道沟壑,沟通成人和孩童两个世界,却成了一件极为艰难的事。
摘记理由:是的,我无数次地阅读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可是面对现实,面对调皮的孩子,我总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总是感到力不从心!
作者道出了我们很多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时的自相矛盾,这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家长面对孩子时的无助,体现了家长无法言说的爱。
05
205页:你的面前还有多么漫长的路啊!而“怎样当好一个父亲”也将伴随着我的一生。我和你都将尽可能地撩开弥漫在我们面前的大雾,去看清前面的路!
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小的“野心”,希望在你的身上重新塑造一个“我”——我的优点能在你身上发扬光大,而我的缺点在你的身上不存在!
摘记理由:字里行间洋溢着父亲的爱,优美的文字,道出了天下所有家长的心声!
书中有很多优美的文字,这些文字处处彰显了父亲的爱,童年的足迹里浸透着父亲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这种幸福足以承载任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