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空气不好的日子,就是宅吃,卧在沙发上,等着被投喂,慢慢恢复一周耗去的元气。
看着厨房里的杨先生一边忙活,一边跟着耳机里的旋律扭动肥硕的身躯,我和丫头笑成一团,模仿他的样子,互相说:爸爸像个胖熊。厨房门打开,我和丫头的两碗饭先送出来,我们迅速移动过来,拿起筷子,扶着饭碗,望向厨房等菜。
他做饭依自己口味的时候多,我不是嫌太淡,就是嫌姜块儿太大、花椒放多了、应该配胡萝卜而不是白萝卜、要先汆水再清炒,用他的话说是“就我事情多,爱挑剔”。现在,我慢慢不再多絮叨了,有现成的给我吃,做啥我就吃啥。三个人一起在家吃顿饭,比吃啥更重要。
今天是腊八,杨先生早晨精心熬制了有18种食材的腊八粥,中午小火慢炖一锅胡萝卜玉米羊排汤,晚上煮了蘑菇鸡蛋菠菜汤面。吃面的时候,我感叹了一句:幸福的家庭相似的地方,都是从男人下厨开始的。我们家如今也算步入幸福家庭的轨道了。他说:行啦,别哄我了。
其实,真没哄他多干活的意思。
据我观察,人越老越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男人慢慢愿意进厨房,张罗着给家人做饭。一个做饭的老先生和一个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齐的老太太,就是我想象中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妈不吃荤也不做荤,小时候,家里只有过年的几天是父亲下厨。后来,我们离家住校、工作,每次回家,也必然是父亲下厨。稀饭是妈妈煮,馒头是妈妈加热,主菜、配菜都是妈妈清洗、切好,但下锅到出锅,一定是父亲操持。包饺子,饺子馅调味、红汤调味一定是父亲来做的。
回公公家,正餐,是二哥进厨房忙乎。杨先生说:那是因为我哥学过厨艺。我说:跟厨艺没必然关系,你哥做菜是因为他对于我们回去的重视。
家里做菜的那个人,做的是菜,还是情。
每次去菜场,我特别留意那些会挑选菜的老头老太。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不会讲价格的时候,就跟着他们买,遇到热心的,还会热情地分享怎么烧才入味。顺便还能听来好多幸福,儿子、女儿就喜欢吃爸爸烧的什么菜,爸爸独家菜谱秘诀是什么。
有个朋友,每次回娘家,第一眼看到的爸爸总是在厨房里,锅上坐着她最爱的汤,手里正在收拾她最爱的菜;还有个朋友周末回到娘家,摆在桌上的是一碗热腾腾的鸡汤馄饨,这汤是爸爸清早5点就去菜场买回的老母鸡,炖了3个小时,这馄饨是爸爸跟妈妈俩人拆好一只一只螃蟹、剁碎猪肉馅,现包的。
丫头不爱吃面条,自今年暑假,开始喜欢吃爸爸牌拌面,杨先生把黄瓜丝、胡萝卜丝、牛肉、鸡丝、绿豆芽、菜秧、平菇,几种菜组合搭配,拌上老干妈豆豉,这孩子一顿吃光一大盘,从拌面开始,也敢吃辣椒了,还打算邀请朋友来家吃爸爸牌拌面。
想家,可能最想的是厨房里的爱;等待孩子回家来,最想表达的爱,也是满满攒在厨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