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
⑴颈型颈椎病
颈椎病早期,椎间盘退变引起椎体不稳,颈椎局部内外平衡失调及颈椎防御性肌肉痉挛,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及神经,出现局部症状。
★症状:颈部酸胀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项背部扩散。颈部僵硬使颈椎活动受限。
★体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肌紧张,活动受限。患椎棘突间和椎旁可有压痛点。前屈旋颈试验(+)。
★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轻、中度颈椎退变。
⑵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产生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
★症状:颈部、上肢反复发作的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仰头、咳嗽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活,精细动作困难。
★体征: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患椎棘突及棘旁有压痛,并向上肢放射。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在手部以大、小鱼际及骨间肌明显。
★特殊检查:
①臂丛牵拉试验:也称之为上肢牵拉实验、eaton试验。病者取坐位,头向健侧偏,术者一手抵患侧头侧,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机制是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上肢患侧出现放射痛或麻木等感觉。
Eaton征阳性即上肢牵拉实验阳性,常见于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
②头部叩击试验:
③椎间孔挤压试验
④Jackson压头试验
⑤肩部下压试验
⑥直臂抬高试验
⑦颈部拉伸试验
⑶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退变增生、椎体不稳致钩椎关节松动,可使横突孔出现移位而刺激和压迫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扭曲。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或椎动脉本身的改变也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症状:与头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出现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耳聋等。甚至有发作性猝倒,多在头后仰、侧偏或左右旋转时发病,倒地后体位改变可立即清醒。可同时伴有其他分型的症状和体征。
★体征:可有椎动脉点压痛,乳突尖和枢椎棘突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压痛,胸锁乳突肌后緣的后方压痛。
★特殊试验
①引经试验
②旋颈试验
③X片检查:有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等。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狭小扭曲。
⑷脊髓型颈椎病
⑸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由于退变的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产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症状:颈部深在弥散的钝痛,同时伴有眩晕、头痛、上肢发凉、发绀、水肿。皮肤变薄,汗腺分泌异常。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
★体征:颈肩部肌腱肌肉广泛压痛,肌紧张,压痛并不沿周围神经根的路径传导。患区的皮肤有界限模糊的痛觉过敏带。肢端发凉,可同时伴有其他类型的颈椎病的体征。
★X线检查:提示颈椎或上位胸椎退行性变。
⑹混合型
2、颈源性超微针刀诊查及治疗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光和手法的触诊。CT和MRI可确诊椎管内病变。
通过对颈椎骨性组织、椎体棘突偏移、椎间孔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中分析出大多数软伤疾病。
X线侧位片
正常生理曲度:弧弦距7-22mm。
>22mm,为生理曲度增大,颈椎前凸。根据弓弦理论,颈椎骨性部分为弓,后方肌性部分为弦。弧弦距加大,弦距缩短,颈椎后侧软组织痉挛,多以项韧带为主。受力点在弓的顶点、弦的中点和上下弦的连接点;结合临床,对应项韧带可见钙化点(颈椎前凸最大点对应的项韧带处),项韧带起点(枕外隆突及枕外嵴的附着点)和C6、C7棘突点。
<7mm,为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强直。弧弦距减小,弦距增加,颈椎后侧软组织拉伸,处于绷紧状态。受力点为上下弦的连接点;结合临床,对应项韧带止点,枕外隆突及枕外嵴的附着点)和C6、C7棘突点。
生理曲度反弓。根据弓弦理论,弓的方向发生改变,弦的位置也改变,弦为颈椎两侧肌肉软组织。受力点位于两侧肌肉与弓的连接点;结合临床,对应C1、C7横突肌肉软组织附着点。
X线正位片
⑴颈椎位置(正中线)。如偏移(侧弯),受力点(弓的顶点及弦的附着点)松解。
⑵棘突顶点位置(正中线)。如偏移,则同侧半棘肌、多裂肌或回旋肌痉挛。同时,观察棘突顶点四周有无发亮(钙化),提示肌肉损伤,以此点为治疗点。
⑶寰枢间隙和寰齿间隙。如两侧不对称则提示寰枢椎体移位(其附着的肌肉软组织因痉挛牵拉,使结构发生改变),极易卡压椎动脉发生头晕、头昏。C2钩椎关节处可见发亮的钙化灶(头后大小直肌与钩椎关节摩擦劳损),为受力劳损点、治疗点(头痛、头晕)。
斜位片
⑴观察椎间孔间隙大小来判断增生的颈椎和移位错缝的颈椎。
如椎间孔变形、变小,则提示上下椎体移位或椎体后緣增生。相应的神经根卡压或椎动脉扭曲,出现手麻、头晕等症状。侧位片椎体后緣或棘突线出现双边影提示椎体移位错缝。受力点位于变形椎间孔上下两椎体的四周,以钩椎关节和横突为主。杠杆理论认为,棘突处附着肌肉对抗钩椎关节和横突附着肌肉力量,治疗点选取相应棘突处。
选点
选点根据弓弦理论、杠杆理论选取,+X光分析+手法触诊(痛性结节、条索)。治疗点项韧带起止点(枕外隆突及枕外嵴的痛性结节)和C6、C7棘突两侧痛性结节点。
⑴头晕选点:
多数由上位颈椎引起,尤其是C1横突和C2钩椎关节处触痛结节点。C2钩椎关节处结节是头后大、小直肌与钩椎关节摩擦劳损造成筋膜粘连引起压迫下方穿行的椎动脉导致头晕,为治疗点。+相应棘突旁痛性结节(结合斜位片)+下项线痛性筋膜结节。
⑵麻木选点:斜位片提示-----
C2、C3椎间孔变形、变小,伴有后背痛、麻木,治疗点选择同侧C2、C3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3、C4椎间孔变形、变小,伴有颈痛、肩痛伴发麻,治疗点选择同侧C3、C4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4、C5椎间孔变形、变小,伴有颈痛、肩痛,及肘关节下方10cm以上的上臂麻痛,治疗点选择C4、C5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5、C6椎间孔变形、变小,伴有颈痛、手臂疼痛,拇指、食指、中指发麻,治疗点选择在C5、C6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6、C7椎间孔变形、变小,伴有颈痛、手臂疼痛,伴有无名指、中指、小指发麻,治疗点选择C6、C7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1横突和C7横突是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时根据弓弦理论选取的治疗点。
在颈椎生理曲度没有反弓时,但出现面痛、面麻、三叉神经痛、面瘫、下颌关节炎、耳鸣、牙痛时,也可选取C1横突尖上的头上、下斜肌的附着点进行松解。立竿见影。
C7横突处有竖脊肌、斜方肌、前斜角肌、冈上肌等通过,运动损伤后形成筋膜结节。在颈椎生理曲度没有反弓时,若出现手麻、肩背酸痛、转颈受阻及上肢被迫抬起(影响臂丛)时,作为治疗点。
⑶头痛选点
头痛多因枕大、小神经卡压引起。或椎动脉供血障碍引起。
枕大神经出后环枕筋膜中点旁开1.5cm处。也为治疗点。
操作要点
俯卧,胸部垫枕,前额与床接触。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按压结节处,分离上方组织 后下压固定结节。针刀贴甲緣进针,刀口与中线平行。左拇指感到指结节松解出针。
3、刃针治疗
⑴选点及操作
⑵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分型表
⑶枕下三角直接压迫椎动脉的刃针治疗点
⑷头半棘肌和头后小直肌紧缩间接压迫椎动脉的刃针治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