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日日是新日

文思枯竭的日子里,时间依旧不紧不慢的缓缓流淌而过,但对生活划过我们身上的痕迹少了很多觉察。总感觉,每天都是一样的。上班下班,带娃日常。

对于生活与我们思想碰撞的火花,那种激起细微颗粒感的想法越来越少,活的懵懵懂懂。

以前,我认为写作是专门坐下来,找个安静的地方,专业的去写。

现在,我认为写作是安静下来,随时随地皆可记录。只要你想,只要你做。

不要把写作看得那么高大上,他没有那么精专,他是随时随地皆可发生的故事。

我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反哺我的写作。其实写作也只是想我所写,写我所想。

1.过度美化生活,通病之一

当我们习惯了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文字堆砌间,思索如何写得更好,写的更美。

但同时,我们有时候也会走入弯路,写自己时,想要写的更美化。

生活的一地鸡毛和琐碎日常都不被记录在手,只剩下零星几个高光时刻或者闪光点,历历在目。

但是生活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平凡日常呀。

没有平凡普通的日常,哪来的闪光点?平凡普通的日常,也有不平凡普通的地方。

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样的河流。

因为时间之河会缓缓流淌,你也会慢慢变化。你现在所经历的,以后也许还会经历,但你的想法和应对措施都改变了,后续的一切都变了。

人的身上有各种各样的宇宙,当你面临每一个选择的时候,你选择了这条路,而放弃了那条路,也许这条路前面有河,也许这条路前面平坦,但你不去走,就永远不知道。

你每做一个选择,就转入了不同的宇宙,转入了不同的时空中,所有你的选择加起来,就成了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

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一个宇宙:由他所爱的人和所爱的事物所组成的宇宙。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我们所选择的,有我们热爱的一切所组成,那么,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好好爱这个我亲手创造出来的世界吧。

2.世界缔造者不应是信息茧房的你

现在,大数据总是推荐我们感兴趣的,常看的一切,把我们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以前我认为这样是好,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自动筛去了。

现在我知道它不好,它会让我们信息闭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思维也越来越滞涩。

所以,我很少使用不感兴趣这个按钮,这是我的选择。就算不感兴趣,有时候,我也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世界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你困在信息茧房里,只能缔造出一个简陋的、非黑即白的世界。

我们打开我们的不感兴趣,去看看不感兴趣的东西里包含了一些什么。

不需要常常打开,偶尔打开也足以打破信息茧房。

浸泡在不同的社群生态圈,每个主理人的思想也就是一个生态环境,他们的思想是什么,也可以看到更多世界的不同可能性。

我们要拥有海纳百川的智慧,不是每个成年人都可以被称为成熟的成年人。

我们的选择塑造我们的一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