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对文学有些了解的人,恐怕都不会对“川端康成”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他的作品我读过不少却唯独对《雪国》一直难以忘怀,若是说川端康成是将日本物哀文化展现到极致的名家,那么本书绝对是将这一特点融合得最好的篇章。
主角两人无疑都是带着浓重悲剧色彩的,男主角岛村觉得人生毫无乐趣,终日沉浸在虚无之中,性格带着让人难以理解和捉摸的高傲感;女主角驹子为了给未婚夫治病而不得不从事艺伎这一职业,在相处中对已有家室的岛村动心,在之后的几年间一直维持着这看似美好却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关系。文章叙事十分平缓,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前后讲述也未必有关联,像是随心而作的流水账。但也正是基于此特性,那种悲剧性的美感才能完整并且隐晦地被读者所感悟到。
岛村这一形象被川端康成塑造得很好。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认为他是颓废、自大且可悲的。他在自身生活也并不如愿的情况下常常跑到雪国来同驹子寻欢以寻求安慰,在放纵过后又会无端产生对驹子的可怜情绪,他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审视驹子,以更高一层的身份去对待她,他置身于事内却一直想要摆脱牵连,他是在精神层面上可悲的表现。
驹子则是日本传统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为了师傅的儿子能够治病而委屈自己当艺伎挣钱,即使身处不得已的状况也渴望着属于自己的感情,即便后来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卖身,自认为不洁的她也还是想要从岛村那里获得纯洁的爱情。她本身即矛盾的结合,正如上文提及,她温顺柔和,愿意为了家人去做出牺牲,但她又是叛逆的,她对岛村产生了类似于占有并且渴求的情绪,她想逃离现状,希望岛村能将她带走。驹子是明晃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悲剧角色,她的一生都在为人所困,直白的爱意不被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被了解,未来在冥冥中早已注定却已无力去改变。
川端康成十分擅于描写朦胧又充满悲剧美感的关系,这让我联想到他的另一部作品《伊豆的舞女》,舞女和学生,年纪相仿,命运却大不相同。与《雪国》的男女主相类似,两位的社会阶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主也都是为了生计而选择从事卖艺这份职业,但与《雪国》堪称凄美的结局不同,《伊豆的舞女》所表达更多的则是年少时的悸动与不得不错过的怜惜。
我想,没有人会不为《雪国》的结尾所感慨。川端康成使用了大篇幅的笔墨去描写银河,我试着去代入幻想,无数的火星和烟雾随风飘上云端,与蜿蜒流淌着的银河相融合,冷与热相碰撞,这是一种怎样难得又震撼的场面。银河所能代表的东西有很多,如岛村那虚无却又迷茫的一生,他的生活在外人眼里无疑是幸福的,有着体面的职业、美满的家庭,甚至还有一位一直对自己念念不忘的痴情女子,可是与物质生活产生极端反差的就是他那空虚的心,这或许也是他总是喜欢以审美者的身份去解析人与事物的原因,他需要能够去使自己的心灵产生颤动的理由;同时也能代表驹子那倔强又纠结的心灵,她简直就像是岛村的对立面,岛村觉得这世间的一切都是飘渺,但驹子即使身陷泥泞,对这世界还是抱着最纯粹的爱意,她明知无人关心、没人愿意了解自己,却还是坚持每天将事情记下,她知道虽身为艺伎却鲜少有人愿意去听她弹唱,却还是坚持反复练习那三弦琴,他知道岛村是有妇之夫穷尽一辈子或许也没有办法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但她却毫不在意,只是徒然地向对方倾泻自己的爱意。她所代表的意象或许是悲哀的,但她内里的执着却永不凋零。
说起火灾就不得不提及叶子,她所占篇幅极少,所用的描写词汇却都及其美好。然而她最后却葬身于火海,这是日本文学中常用的情节,将美好的事物用残忍的手段摧毁,原身具有的美感与逝去的遗憾、不值的惋惜交映在一起,使人久久无法平静。
而最终银河坍塌,朝岛村的心间倾泻而去,他从虚无中解脱,叶子从压抑中逃离,驹子在苟延残喘中沉没。而我看着他人的人生,徒劳地写下对世俗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