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逃离养老院》这篇文章,竟然感觉有些心情沉重,也有些影响情绪。记得,在前不久,朋友一起聊天时,友人说到最幸福的一代人是我们父辈这一代,毕竟是多子女时代,共养父母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我们这一代,赶上了计划生育,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不知道随着发展,是否会变成一句口号。
依稀记得上学的时候,班上一位同学的母亲被罚款,不记得是否革除公职,因为超生。工作后,大约在2004年左右,同我家先生一个单位的同事被开除了,原因是有了二孩,单位计生办的人一茬接一茬的人做工作,让这位母亲放弃肚子里的孩子,这位母亲不从,于是单位也毫不留情地除掉了她的公职,而这位母亲因此变成了两个儿子的妈妈。
岁月如梭,不知道是发展大于变化,还是变化多于发展。
现在是鼓励生二胎,老一点的人是生不出来了,80后们是有选择性的生,谁都知道,生下来容易,养起来难。据说邻国日本人生育率极度下降,只缘于生存成本太大。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钱文忠传谣曲阜“逃儿村”谁来买单?》,文中大意是说钱教授所指责的这种不赡养老人的社会沦丧行为,不可能大面积存在。作者认为钱文忠先生是名人,且师出名门,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高足,目前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可以说,在国学研究上肯定是一线的专家。居然在公开场合上讲山东曲阜逃儿村的惊天谣言。不相信此类传言是从钱教授口中,并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传播出来的。认为很毁三观,大吃一惊,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叫它“逃儿村”呢?这些村庄的当地人,子女不赡养、子女虐待,甚至有子女动手打老人,老人们釆取自救方式,聚集一偶。文章的作者认为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发源地,根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类问题,于情于理都是不可能的。
其实,想要反驳的有力量,主观剔除所谓谣言之说法,实地考察调研一下呗,拿事实及数据说话,而不是空洞的猜测、分析,也不是办公室里一杯茶,一份报纸能够解决问题的,反驳想让人信服,需要有理有据。
话说人终就会老,老了又力不从心,若是再加个病呀灾呀,真可谓雪上加霜。但是,吃五谷杂粮,又没有何方神力,成不了仙人呀!于是乎,在《逃离养老院》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自述——探望爷爷奶奶的故事,那点点滴滴的细节描述,随着一个个人物故事情节而展开,没有身临其间,相信是写不出来的。
“每次一走近二楼,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人老了身上都是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而这层楼除了这固有的味道,更多是屎尿弥漫。你会有瞬间窒息的感觉,彷佛要被一股气喷出十里之外。
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都被绑在轮椅上,不同时段被护工安排着做着这个时段该做的事。八点起床,九点吃饭,十点被推到回形桌前看着随机播放的电视剧。
重阳节那天我问爸爸,今天应该有人去给老人们演节目吧。爸爸说,演节目的一波接着一波,一天好几场,你爷爷都看累了还非让看。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诟病吧。形式总是大于实质。虽然志愿服务是好事,可为什么非要在节日扎堆呢。
'三五'学雷锋,一个老人要被好几拨人来回洗脚梳头剪指甲,这重阳节的文艺演出也能让老人看不过来。不如养老院统筹安排,给这些献爱心的排个班,也不至于折腾了老人。尊老敬老不是那一天两天的事儿啊。
养老院也是个小社会呐!
养老院本该是一个让老人颐养天年的单纯环境,可却比现实社会更加残酷让人无奈,这是不是社会的悲哀?
这对于孝顺的爸爸,该是一个多么痛苦的选择。每每这时,爸爸就会说,真不知道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一定会锻炼好身体尽量不给你添麻烦,老了我们就自己搬进养老院。
不是儿女不孝,只是现实无奈”。
......
此时,我无法记住母亲的教诲,担心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只觉得我的小心脏正一点点的往下沉。
我不想成为社会的负担,更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就如同三岁前的孩子只能依赖于父母,没有选择权一样,人老珠黄后,不是随意志可以改变的,如同轮回,你无法控制。
所以说:我不想老,真不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