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本畅销书,叫《谁的青春不迷茫》,由于本能地对畅销书的抵触感,我没有看这本书,但是书名我觉得十分有道理,的确,这个年纪,置身于社会的大洪流之中,看着身边旧时不如自己的人,慢慢地混的相当不错,总忍不住反思,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错?专业?成绩?抑或是公司。
这种不安就像三四月山谷的雨,灰蒙蒙的无法拂拭。
我回顾了自己的历程。
10年高考毕业选择了广工,专业车辆工程。(原因是觉得一技之长总该是实在的)
慢慢对车懂得东西多了,但是不喜欢做技术,性格内向,也似乎无法做销售,没办法对着陌生人赔着笑脸,推杯换盏地称兄道弟。
于是想做专业型的销售,选择的宝力。由于这是一家毫无销售培训可言的公司,我学了一年的机械知识,学了一年日语,然后干了3个月销售,一次次在厂区门口晃悠,却鲜有机会能够进去,甚至拿到几张名片都感觉很有成就,而公司方面,完全不会给你任何指导。也许出了社会是需要自己,不像学校一样有人教有人带,到头来自己还是没有能力驾驭这些。除了天天骂香港佬傻逼以外,似乎没什么正事可言,甚至连打个球,你都找不到人。
长安是个孤独的地方,这里不仅人孤独,一草一木,一阵风,一片云,都是过客。
至今我仍觉得这名字很恶心,盗用唐朝首都的名字。
回到广州,花了两个月时间,11月找了一份日企的营业担当,因为好不容易过了一级,加上汽车专业出身,就想找一份能接触客户,熟悉行业,稳打稳扎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想想毕竟是世界五百强,好歹也是细分行业世界TOP的水准,不会差到哪里去。
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半年,说是营业,其实就是维护主机厂每天的发单,品质问题,发发邮件,无他。想想这份工作其实说难听点就是一个跟单的,身边都是日语专业出身的,无论是谁,只要学上一段时间都能上手,加上作为供应商的弱势,实在干得窝心。看看身份证上的自己,还是很年轻。而镜子前的自己 。。。 将近十年了,发生了太多事情,我仿佛感觉虚度了十年的光阴。想想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每个月拿着4千多的工资,在这个城市生活,要不是住在家里,我只能当勤俭的“月光族”了。
很悲哀,不是吗?
想走,必须走,现在我需要的是一个方向。
这几天也一直在迷茫,因为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颇有信心的,可以往哪走,怎么走,才是关键的问题。
我上网找了,金融,IT,销售,教育,对冲基金,创业,餐饮,似乎都是好的方向,似乎都无法下手。
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教育这个方向,原因?by instinct。
接下来就是戒除懒惰的习惯,无法赚到更多的钱,原因只有一个,懒惰。
罢了,天明还要出发,在迷茫中前行,然后坚定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