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能够欣赏异国的美食吗?传统的味道。
我现在一点也不奇怪,第一天就遇到的英国老太太和我说,她到了香港,却发现,香港的港式菜好难吃。
也不奇怪,为什么中餐到国外很多都变味了。完全不地道。不知道是啥味道。
因为,你根本就吃不惯。
因为,饮食是一个人最根深蒂固的习惯。
因为,胃是我身上最脆弱的地方,最深的安全感的需求。为了它,我可以被这最深的安全感驱使花钱,花时间,给自己做饭。
胃安之处,心亦安。
食物本身,来自于异国的食物在当地被接纳,却 会在真正的该国的人民眼里,嘴里,it’s a fake.
然而,这又有什么错呢?
食物的本身,第一追求,也许是好吃,第二,才是健康。或者二者排名因人而异。不相上下。既然能被认可,大家吃的好,享受,开心,不就够了吗?
因为我们欣赏不来,如果一味追求,地道。却未必好吃,因为,不合你从小到大,无意识训练出来习惯的口味。
如果不好吃,你又为什么会去吃他呢?至少不会持久的吃。那么,餐馆怎么生存呢?
话又说回来,确实,就是fake,让本国人愤怒。
也确实该愤怒。不伦不类。名义上是,挂羊头不知道卖什么肉。
意义在哪里?如果人们是冲着这个国家的食物来的,却事实上,吃的并不是。可不是一场笑话?
是的。
这是一场辩论,悖论。关于对于食物的评判标准,好吃还是地道。异国的食物啊。
受欢迎的异国食物,却未必地道。这就是问题。
我们觉得好吃了,以为是吃到了那个国家的食物,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吃到了原味,却未必好吃哦。
何去何从,对于要生存的餐馆。
食物的本质是什么?
我个人最后这两种情况都理解了。我觉得问题在于,就看这种食物,能否长久的流传。有生命力。
追求地道的食物,本身原因,不也是如此么?一种食物,之所以地道,就是流传了很久,以至于有了标准的配料,做法,口味的评判标准。然后才冠以当地菜肴的名声,甚至远传异国。本质就是好吃。
那么,那些在异国生存下来的餐馆,提供的本国人自己吃觉得完全跑题的菜色,要如何看待呢?
我觉得,是可以的。
重点在于其生命力,能否长久受欢迎流传,也未曾可知。
可以看成cater for 迎合,fake 伪劣,也可以看成成功的结合当地的口味,融合了。作为菜肴,可以满足当地人的味蕾,何尝不是有生命力的体现?
所以,本质在于好吃,在于独特的,长久的流传。不问出身。不纠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