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一】匪夷所思:写作开始于一条丝巾的联想
巴尔扎克对写作上的灵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么警觉地飞过,他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但是仅有灵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灵感开始发散,不断丰富,完整成一个小故事。
这时候,需要我们打开脑洞,展开联想,联想的核心就是追问,不断地追问。
那么,如何去展开联想?
第一:因果联想假设。马路上遗落着一条带血的丝巾,是车祸?是复仇?
通过不断因果联想,整个故事逐渐丰满起来,人物也慢慢立体。
第二:相似相近联想。丝巾作为饰品,替代它的可以是项链或者围巾,原因是天气?需要?传达怎样的信息?
第三:对比联想。丝巾轻薄,对比围巾的厚重,女子的品味对比男人的衣衫褴褛和破洞围巾,对比之下故事慢慢呈现出来。
第四:拓展联想。丝巾的作用,是凶器?是纪念品?具有的价值?故事发生的时代?因而产生的恩怨?
第五:线索。以丝巾为线索展开:
①丝巾是饰品,也可以是充满危险的凶器
②是凶器,凶手又是谁?
③他的作案时间和动机?
④丝巾如何会遗落到现场?
⑤拿到丝巾警官做了什么?
如何训练联想能力?
第一:中心发散法。以一个物品为中心,用十句话描述特性,每天做三次描述训练,发现自己的灵感。
第二:逻辑链条法。一一件物品展开一段头脑风暴,不断提问,又自我回答。犹如树干,不断填写树状图,丰富故事线和细节。
第三:填补关联法。把两种相关的物品联系在一起,通过问题挖掘线索动机,把已经获得的正式的线索组合起来,再进行整个事件的推理分析,从而得出完整的解析。
小说是叙述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
但是,所有的一切,只有写出来,变成文字,才会真正具有价值。
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