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那个透过玻璃球窥探世界的天真孩子,谁还记得那个伏案学习、两点一线的芊芊学子,谁还记得那个夜深人静时站在窗前的寂寞身影?谁又知道这些其实是同一个人的回忆,是用青春写下的一篇铭记。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不会转弯的”——童年处处充满童真。
看,冬天那穿得臃肿、胖乎乎的小孩,手背脸上叫冷风吹得红彤彤,背上书包,哈一口热气,迈着小碎步向学校赶去。
听,夏日蝉鸣,清清小河扑通一声荡开涟漪,点点水花溅,声声笑语传。
闻,空气中欧弥漫着童真,是爆竹响声中的火药味,是偷吃橘子后那股挥不散的橘味,是新发的课本上哪浓浓的油墨味......
时光荏苒,歪歪扭扭、颇似卡通体的铅笔字迹变成方方正正、无需拼音注字的水笔字迹。调皮捣蛋、爱哭鼻子的孩子逐渐长大,童年玩伴的脸却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为画纸上的幻想感到可笑,却对某个动画片断深深向往。
玻璃球被高高地抛向湛蓝的天空,痴痴的孩子还在等待它落下,却不知道它已永远消失在无边的宇宙,不会再回来。
穿过冬天灰蒙蒙的雾气,眼前的景物已经朦胧,abcd变成ABCD,+-×÷化为XYZ,风将雾吹散,五六岁的男孩女孩已长成十三四岁的男生女生,长发长,短发短,青春的前奏已奏完,轻轻的余音在回响。
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泛白的纸张,潦草的字迹,高高摞起的书本,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教室,反光中映出年轻的脸庞。
青春,是额头上汗水的闪光,是笔记上的密密麻麻,是光影中的奔跑追赶。
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划一道划痕,时间很慢很慢,仿佛凝固似了,粉笔与黑板间的接触,发出唧唧喳喳的叫喊,这粉笔何尝不像少男少女,声嘶力竭地在青春的黑板上留下一道道或浓或淡、或轻或重的印记?
划到尽头,粉笔刚刚好用完,一道直直的白线在黑板的映衬显得那么醒目,三年又三年,从线的起点到终点,各自画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想起那段倒数的日子,我们废寝忘食地学习,气氛显得格外压抑,终点对一些人来说是逗号,对其他人来说是句点。
毕业时,先前的阴霾一扫而光,换来的是空前的喜悦和狂欢,“打骂砸”发泄,把书本试卷全都撕碎扔出窗外,风中一片白哗哗飘落,欢笑人群中不乏平时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才惊愕三年苦心构造的线条擦掉只需一秒,一秒就够了,空中飘落的不是纸张,是告别青春的宣言。
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就是沉沦”——来往的车辆,人群匆忙,红绿灯闪烁,车辆走走停停,人群中跌跌撞撞,阳光打在脸上,只觉得刺眼和反光......
梦未醒,人却已长大,童年的幻想、少年的梦想像沙子建的城堡,只在小孩眼中显得珍贵和高大,一个浪花拍过,却连同沙子里的童真一并带走。
当疲惫的躯体从尘嚣中归来,沉重的脚步声撞击着昏黑拥挤的楼梯走廊,钥匙叮当,“嘭”的一声,挤进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推开窗,叹一口气,夜幕下,灯火却显得愈发繁华。
玻璃反衬出的脸,或是一张空虚带着满脸胡须的脸,或是一张似带笑容却几番装扮的脸,这样的脸时常在路上街头碰见,神色冷漠,擦肩而过不会在意对方,只因彼此都是路人、过客。
青春在这里消失,童真在此处被遗忘。
快节奏的社会吸引着无数青年争先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丢掉童真和梦想以跟上它的步调,一旦适应,就跟众人一样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度日......
我大喊着从人群中跑出来,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
有一天,会想起童年玩伴和那段疯狂时光,会做一次小孩子才做的傻事,过后大笑,笑中有心酸。
场景在倒退,往事又浮现,我看到了热情洋溢的脸庞,课本被风吹得沙沙响,童年的玻璃球又回到我手上,“等等!青春,你不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