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皮壳如何形成的,它是岩浆变质分解后的残余,经过风化而形成。它的成分多为铁元素和钠元素,也有的含硅或石英及泥绿石一类的物质。皮壳是翡翠原石内部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判断质地的依据,是分辨产地的标志。翡翠皮壳是包裏在翡翠玉料,砾石玉,表面的一种壳状的次生矿物层,它是翡翠在表生环境下由硬玉矿物风化演变而来的产物。无论是矿物成分及其结构,还是其它特性,皮壳都与翡翠的新鲜玉肉截然不同。它完全改变了翡翠原有内在的一切特性,这就是使整件翡翠玉料变得表里不一。因此,皮壳之存在犹如使翡翠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识其真容而难解真谛,这也是翡翠与其它玉石的不同之处。那么,常见的翡翠皮壳有哪些呢?
翡翠皮壳几乎都有颜色,如紫色、黑色、白色、暗绿色等,与其内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红色、褐色、棕色等,却与内部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沙型和颜色常常近似自然界的一些物质,人们就将其称为同名的沙壳。尽管翡翠的皮壳纷繁杂乱、变化多端,但万变总是不离其宗。由于皮壳是从翡翠的原生玉肉演变而来的,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翡翠,在什么样的地质坏境下,生成什么样的皮壳,是有定数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就是说,有其内必有其外。皮壳既然是翡翠原石内瓤的真实反映和写照,那么,每件翡翠玉料内在特征的信息和密码就一定会记录在它的皮壳上。因此,只要将皮壳上的这些,信息,读懂了,将这些,密码,破译了,就能够对翡翠玉料的内在特征及其品质好坏做出准判断。了解这一点对于翡翠经营者和,赌石,爱好者来说十分重要。
首先,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粗糙皮壳称为粗皮石,细喊沙壳称为细皮石,沙粒似盐的叫做盐沙皮。一下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常见的几种翡翠皮壳。
一、老象皮
山石,灰白色。形似老象皮,浅灰色,皮壳起皱,触摸时手感带刺,这是风化的典型表现;这种皮的石种较好,是原生沙壳,切割后多见半透明的玻璃底,是皮壳中的上等。主要产自老帕敢。
二、铁锈皮
山石,表皮有铁锈色,它可以出现在不同颜色的沙壳上,一条条宽窄不等,有的是片状走向,有的是块状。铁锈壳如果沙粒适中,翻得有力而规整,切割后底和色都好,不怕底灰,只怕无色,一经有色,色必是又翠又水。但要注意,多数底灰,如果是高色,则必是上品。主要产自老场区的东郭场口。
三、脱沙皮
山石,黄色,表皮容易掉沙料有的慢慢变白。这是双层沙壳,是原生沙壳与次生沙壳共生的典型品种。脱去一层还有一层,颜色多为一层白,二层黄或者红。老石种,主要场口在东郭。黄沙切割后多为白水底,有阳豆色。红沙切割后,多见擂化底,有正色,但偏暗。主要产地为东郭和老场区。
四、大象皮 形似老象皮,浅灰色,大象皮肤的外观粗糙且起皱,看起来没有沙子,但很粗糙,触摸时手感带刺,这是风化的典型表现。这种皮的石种较好,是原生沙壳,切割后多见半透明的玻璃底,是皮壳中的上等。主要从老帕敢出产
五、石灰皮 属于山石,黑皮。产量非常高。它主要产生于老场区,后江场区和小场区的第三级,大部分出小件沙粒被一层石灰粉包裹着,刷掉这层白粉便是白沙,这是表层风化的表现,出产子老场区的切割后见玻璃底者居多。
六,红沙皮 色似杨梅红,也称杨梅皮。多是大小不等的玉料。表面上的沙子就像成熟的杨梅,深红色。出产这种沙壳的场口比较多,有摆上桥、香公、大马坎、穷瓢、马那、摩哥地等,中等石种,多见牛血雾。
七、黑乌沙皮 黑色的皮,高产量。主要在老场区的第三层,后江场区,小场区,多为小头。其中,后江和莫罕场口的黑乌莎略带灰色,又名灰乌莎。 老帕敢 :黑色为煤炭,表皮覆盖着一层黑色的蜡壳,叫黑色的蜡壳。 莫罕,后江,南奇也有黑色蜡壳。 老帕敢和南奇黑乌莎容易出高货,是一种热门商品。但是,我们必须善于找到颜色区别,因为蜡壳被沙覆盖,不容易识别。必须仔细搜索。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当蜡壳粘在皮肤上而没有沙子时,它会变硬并且不容易掉落;沙壳很容易脱落。另外,如果它很容易掉壳,这大部分是后江石头。
八、水翻沙 多见为老石种,颜色黑黄灰大多数场口都有。 老场区马荃湾口黄沙也有一些生锈,类似。要特别注意沙子是否匀称。沙粒一般不太好,因为出产这种水翻沙的场口比较杂乱,底水一般,主要区分点是皮上有无水锈。有代表性的是麻母湾和会卡的萍皮水翻沙。
九、腊肉皮 水石,皮红如腊肉,因而叫做腊肉皮。皮壳有厚有薄,种底有粗有细,一般不透明,属中等翡翠,产于乌鲁河河口等,出产场口比较多。含翠色者却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