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心经》以及玄奘

《西游记》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深究过孙悟空为什么叫“悟空”?

其实空即空性,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诸法空相,缘起性空。悟空,就是要了悟空性,悟了才能行解脱道,终究涅槃。这也是菩提始祖给美猴王赐名时的期望。

第二个问题,紧箍咒是什么咒?为什么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疼的死去活来?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只有紧箍咒才能降的住悟空。什么咒威力能这么大?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根据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万里,历经千难万苦,抵达印度取经的经历为原型而创作。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有一次西行巴蜀之地时,路遇一浑身生疮、恶臭难闻的法师,玄奘法师心生怜悯,带入空惠寺中好生照看,生病的法师痊愈后,听闻玄奘发愿要西行取经,面授一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号称可除一切恶,消灾免难,化险为夷。

自此,玄奘法师西行之路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念诵此心要法门,哪怕在八百余里无人沙漠中,妖魔鬼怪,绕人前后,一诵此经,便绝处逢生。

这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便是《心经》。经中260余字,讲的只有一个事,就是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顚倒梦想,究竟涅槃。”

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这紧箍咒的来源就是《心经》,为什么悟空见了妖怪要打时,唐僧就要念紧箍咒,因为一切牛鬼蛇神都是幻象,都是空,都是心魔在作怪,你孙悟空还沉迷于幻象中,那就是无明,没有悟道。因此还需要再念一念《心经》,提醒一下要悟空。

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紧箍咒《心经》,这么威力强大。

再说回玄奘,《心经》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玄奘所翻译。

玄奘是我国佛教历史上无法逾越的一个山峰。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公元627年,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各种大小乘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回国后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二十余年直至圆寂。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共计一千多万字。

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皆出自其手。很多佛经由此又传入韩国、日本,东亚诸国。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这本书让他赢得了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如此的评价:“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因为,虽然印度也创造了古老的文明,但印度的历史记载是一片黑暗,《大唐西域记》可以说对印度中世纪历史的记载功不可没。

呜呼哀哉,一个人一辈子哪怕只翻译了一本《心经》,就已经功德无量了。值得敬仰的是玄奘法师译出佛典75部,1335卷,这是什么样的功德?

《西游记》,《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太过柔弱和无能,而现实中的玄奘你只能深深的敬重和仰望。

玄奘西行路线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菩萨之法何处觅 不过,此时谈论盛唐还有些为时过早。在连年战乱和天灾的双重折磨下,作为帝国统治中心的中原地区,在...
    雪山飛瓜阅读 4,361评论 0 1
  • 独倚栏杆望月,思绪引向银河 不怜穷酸褴褛,只妒此生快活
    硫苏阅读 1,274评论 0 0
  • 曾经看过一个从韩国引入的节目《我是歌手》红遍大街小巷,同为歌唱类节目,当它推出“集体怀旧”这一必杀技时,才算是真正...
    秦广玲阅读 4,239评论 0 1
  • jQuery 能做什么? Jquery是继prototype之后又一个优秀的Javascrīpt框架。它是轻量级的...
    jamesXiao_阅读 1,4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