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想招人讨厌,因为谁不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赞美呢?
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讨好”或者“维护人际和谐”的心理,让我们陷入了痛苦之中。
你总是为了这样,为了让他人满意,而选择委屈自己?
当时看似别人满意了,关系和谐了,可后面的苦果,却只能自己慢慢来吞。
阿德勒认为,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
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件极不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他给我们的建议,叫做“课题分离”。
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这是谁的课题”来看待。
每个人要面对自己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
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妄加干涉。
辨别“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的方法,就是看“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比如,做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这是个人的课题,不是父母或家人的课题,因为是她来直接承担职业选择的最终结果。
所以,父母不应该以“为你好”的心态接管你的的课题,你也要敢于直面自己的课题。
拒绝他人“为你好”的举动,常常会得到不理解,甚至责备、讨厌,
但换来的,却是你真正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的原因。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但是课题分离有点残酷,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呢?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他人通过发脾气甚至情感勒索来控制你,
那么他们有没有真正地理解你、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呢?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的,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的。
你要分得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
作家冯唐说,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搞懂,
一个是“关我屁事”,另外一个是“关你屁事”。
话糙理不糙。
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做到“课题分离”,
就能解决我们人生中至少80%的苦恼,生活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很多。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和使命,
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而是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毕竟,生活的多面性是要你一个人来完成的。
在被讨厌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失去一些什么,但是却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你会更注重”此时此刻“的你,认真地活在当下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