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开始,单位和一个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新程序。
作为一名参与者,也是以后该程序的直接使用者,我亲历了程序从开始调研、意见征集、程序设计、上线使用、后续问题改进等全部过程。正是因为这次的全程参与,让我结识了几个年轻的工程师。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让我对私企的工作效率,一些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有了重新认识,也完全颠覆了原有的认知观念。
其实,前期调研阶段,一切都还挺好的。五六个年轻人,风风火火地搬进了单位给他们准备的办公室,一番简单收拾,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因为软件研发和通信支持分属不同公司,每次开会大家都分工很确,各负其责,非常认。
为了使程序设计尽可能地符合使用要求,最初基本上每天都要开碰头会,征集大家对程序的具体要求。从手机端打开界面、词条内容、颜色搭配到每一个流程的衔接,事无巨细,详细记录并逐一讨论确定。
想想也对。开始把要求确定清楚,设计一步到位,后期使用中也会避免很多麻烦。所以,我们也尽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看着大家如此齐心协力为做好一件工作共同努力,心里莫名地就感觉很踏实,喜欢这种工作氛围和状态,也对新程序充满期待。
调研结束,我们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对方公司进入研发阶段,也很少再和他们打照面。但是,办公室通宵达旦亮着的灯,无声地告诉周围人,有一群年轻人,正在这里拼命工作。程序设计不同于其它,似乎开夜车工作才是标配,大家也都认可这种工作方式。但还是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很是尊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接着又是连续召开碰头会,讨论细节并做些细微调整。工作看似很忙碌,但是总没有个确切完成的时间节点。单位领导有些着急,反复催着让程序赶紧上线使用。对方公司却一直没有给出准确答复。
原本在12月底预上线,1月份正式推行的程序,也一周一周地往后退,无期限地等待,让人感觉很疲累。
因为2月份要过年,为了在过年前让程序全员使用,大家可以在家安心过年,领导下了最后通牒,1月底之前,必须上线。
但是依然没能如愿。程序测试演练就过不了关。参与测试的人,都纷纷表示不满意,使用起来特别不方便。调研阶段提出的设想,很多都没有实现。一句话,用了这个程序,不是减轻了工作量,而是更加地繁琐、重复,让人大失所望。
最后,领导终于忍无可忍,强行要求年后必须投入使用。
于是,大年初八,这个程序终于被强推到众人面前。当然,我们的噩梦也就此开始了。
程序使用中的各种错误,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每天都能收集好几十条意见。每天征集意见,反馈给厂家,就占用了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关键问题是,虽然积极和我们协商解决,也好像在虚心改正,可是,提出来的问题根本没给解决。
而且,工程师正月20才正式上班,周六周天照常休息。很多问题,我们急得火烧火燎,对方只是轻飘飘一句话“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就给打发了。
自从使用了这个程序,基层单位的抱怨就没停过,我们也苦不堪言。每天要花很长时间导出数据,排序、查重、核对,工作量成倍增加,还都是些无用功。
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程序可以像以前推行的很多政策一样,能够无疾而终。然而,上级领导把这个程序的使用当成了防疫的重点工作,还想向其他单位推广,甚至要申报今年的管现代化理成果。所以,停止使用,基本就是痴人说梦,无论如何,只有硬着头皮用下去。
现在只能祈祷,他们能尽快整改程序存在问题,希望以后的使用可以越来越好。
目前,全国疫情控制很是平稳,原本工作可以轻松一些了,但我们却因为这个程序的使用,给自己招来无尽的麻烦。而且还甩不掉、改不好,真的是绝望无奈,又无计可施。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样的工作效率和态度,让我最初对这几个年轻人的好印象荡然无存。当然,也许这项工作,本身因为有公家的参与,让他们不用向面对私人交易那么严谨。可是,一再地敷衍和推搪,真的很让人厌烦。
工作就该有工作地态度,不能因合作方不同,就降低对自己地要求。看人下菜碟的做法,本就很让人反感。长此下去,对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因为自己的工作不严谨,给别人平添许多麻烦,不知道这些年轻人心里是否也有过内疚。如果有,希望他们可以尽快改观,毕竟他们年轻,以前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有些恶习的养成,会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