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华止声语 点静文第20篇】通过一副图:“你是砍柴的,人家是放羊的,你们聊一天,人家羊吃饱了,你的柴怎么办?”这段话可以解读成哪些含义?怎样来诠释同样一个情景下却能折射出的正反两方面学习途径!█〓█〓█以下为邵长华片言碎评:
我们不难发现和总结几个要点:1、社交时,清楚认识社交对象。2、认清自己拥有的资源,优势在一定情况下也会是劣势,反之亦然。3、除了聊什么,和谁聊之外,还需重视聊天的格局。那么在现实中的反映状态往往就是体现在:有的人喜欢跟靠聊天说话就能来生意的有钱人天天在一起混(不是学经验),人家有生意有买卖在后面支着,你一个光杆司令天天跟人家比什么,能比的了么!当然还有等等其他很多种现象。
但是下面还有另外一个反面的诠释: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闲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但他还是那个放羊人。而你从他口中得知,最近酒楼烤羊的生意很火爆,而烤羊的木柴很讲究,供不应求,于是你不再砍柴回家煮饭,而是改成专门开发砍伐烤羊专用柴,后来又雇了些人来种植和砍柴,通过经常与放羊人沟通,了解需求关系的变化,最后在木柴期货市场争霸天下,而他的儿子刚好接替他成为下一代放羊人。你以为别人是无效社交,也许只是因为你看不到他眼里的世界。
那么通过以上,换个角度又教会我们,孔夫子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读书做学问,要让我们学会看问题的两方面,且不管正反哪面都是我们可学之处,好的可以学更好,坏的可以改之以避免。同样,一个道理不管正反面,运用得当,都能学到手。运用不当,正的道理也会反,反的道理会变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