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奇才
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
——《三国演义》
诸葛亮和月英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这个时候,月英可以安下心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用于辅佐夫君上。
综合各种版本的传说,我们可以这样定位这对夫妇——诸葛亮是一位有远见和大局观的战略家,擅长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月英则是一位象牙塔中的研究者,精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是战术大师。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是夫人的经纪人。
下面我们来检索一下诸葛夫人的“丰功伟绩”,看看这位奇女子贡献。
鹅毛扇
诸葛亮即鹅毛扇,鹅毛扇即诸葛亮——千年以来,孔明谈笑间轻摇鹅毛扇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似乎,他的智慧不在头脑中,而在羽扇里。
若依百姓的说法,事实确是如此。据传,黄月英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武艺超群,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父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两个大字。二字空隙间,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师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结果不言自明,月英的夫君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结婚时,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无论冬夏春秋。也难怪,所有锦囊妙计皆出于此扇。更可见,电影《赤壁》中孔明大冬天扇扇子,的确是为了保持冷静——有谋略成竹于胸,当然能时刻保持冷静。
诸葛连弩
这是月英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古时对战,无论陆路水上,步兵骑兵,皆惧怕敌军万箭齐发。但箭阵有一处致命伤,便是箭与箭发射间隔过长。试想,填装弓箭,重新瞄准——在这段时间里,敌军铁骑恐怕早已冲破箭阵。月英别出心裁,利用机械原理,设计出了连发之弩,一气十射,不仅省去填装和瞄准的时间,在杀伤效果上更是数倍于普通弓弩。月英一心为夫,并不居功,将连弩冠以丈夫之名,故世人皆称为“诸葛连弩”。《汉晋春秋》中有言:“……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临终之际,又将此弩传于姜维。
后人不断试图复原月英的此项发明,无奈才智相去甚远,难以再现连弩的模样。湖北地区博物馆中陈列有今人仿制的诸葛连弩,此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弩箭。但是,这绝对不是月英的本意。正如上文所讲,当时月英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时间间隔和命中率,并非一次发射的数量。若追求数量,一万士兵齐射一次便已是万箭齐发,那还何须此弩?因此,诸葛连弩的关键在于“十箭连射”,而不是“十箭齐发”。严格地说,直到千年之后连发步枪问世,这个问题才得到真正的解决。月英之才,可见一斑!
木牛流马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事情可谓妇孺皆知。这神奇的木牛流马帮助蜀国解决了“吃饭”问题,打破了魏军对给养线的封锁。当然,人们相信,这个功劳依然属于月英。
提起木牛流马,还得从黄月英与诸葛亮结合之前说起。黄月英自幼受其父及荆襄诸名士的耳濡目染,熟读经史,多才多艺。可以说,她是机器人研发事业的开山鼻祖。月英小时候就制作出了许多木狗、木虎、木人之类的玩偶,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内设机关,可以自行移动。诸葛亮看到妻子儿时的玩物,惊羡不已,连连称奇,接着对其端详良久,将原理默记于心。
婚后,诸葛亮夫妇居住在隆中。其间,有客来访,诸葛亮吩咐妻子磨面。顷刻之间,面已磨好。诸葛亮奇怪为什么这样迅速,后来私下观察,看见有几个木人在自行劳作。于是,诸葛亮请教月英,学习了相关机械技巧。这也为后来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奠定了基础。
话说木牛流马,一腹四足,头入领中,舌着如腹。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足,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脚,覆者为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鞍,摄者为牛轴。最要紧的机关在舌头上,舌头一扭,它就停,再将舌头复原,它就走。
话说诸葛亮兵出祁山之时,曾用木牛流马赚得司马懿数十万石粮草。他有意将木牛流马被司马掠取。司马发觉此物甚妙,遂命工匠大量制造用于搬运粮草。其间,蜀军突袭魏军粮队,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魏军不知所以,无法令木牛流马前行,只能丢弃粮草,仓皇逃命。蜀军复得木牛流马,扭转舌头,此物立即行走如常……
司马懿见此情景,不禁慨叹:“诸葛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我不及也。”其实,他“不及”的不只是诸葛亮,还有那位无所不能的月英夫人。时至今日,和诸葛连弩一样,我们无法破解木牛流马的机关。这也难怪,鬼才司马懿都无计可施,我们这些庸人如何能窥探其中奥妙。正因如此,月英之才才被后世仰慕。
《三国演义》中说“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后人似乎格外信奉此言,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武侯专利”被记在了月英的头上。八卦阵、观星之法,甚至是孔明赖以成名的空城计,都成为月英才智最好的证明。也许某日,月英会取代自己的丈夫,成为新版三国的主人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