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话青年教师》

读书

在看于洁和陈宇老师写的《对话青年教师-破解一线带班难题》这本书的时候,第六章《教育不能太功利》中的案例21--我没有关注他的家,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

案例

文中讲一个老师接班后遇见一个男孩,本来很聪明,但是周末的作业要在周一的时候跑到小卖部去补作业。到了初三,作业几乎不写,甚至还逃课,最终由于旷课太多,中考时候以3分之差没有考上高中。可就在学校要这个同学补录的时候,老师联系不上才想到去家访。可就在家访的时候才真正了解这个孩子有多么的不易,家庭条件简直惨不忍睹。这时候老师终于理解了这个孩子为什么双休日都要跑出去了,连老师这个成年人在这个家门口站了5分钟都感觉承受不了,何况一个孩子呢。

于杰老师在建议中提到,曾看见一个山民精心照顾没病的树木是因为山民知道,等有病了再去关注就来不及了,平时也要关心的。就是这样一句极其朴素的话道出了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教育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育不可以一日曝十日寒。

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了。因为不仅仅学校要成绩,家长也要成绩。所以多少老师为了成绩,主动或者被动的开始内卷。案例中的孩子也是在初三老师们狠抓成绩的时候再次被关注,但前期的被忽视已经让这个孩子不仅仅不交作业还开始旷课,老师在教育和开导无效的情况下也放弃了。其实这样的教育,只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都知道工人给墙壁刷涂料,最重要最花时间的一道工序,不是刷新的涂料,而是用沙皮磨掉老的涂料,这样才能真正把新的涂料牢牢地刷上去。

回顾自己一年的班主任经历,在学校要求的家访工作中,我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尽管曾经耗费了一个月的周末加上晚上的时间去家访,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但仍有十个左右的学生因家长不在家或别的原因没有进行家访,而是通过电话的形式沟通的。不管哪种形式,目的都是一样的,我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虽然家放我切切实实的做了,但我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有的学生并没有了解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仅仅是言语表层的“涂刷”,我自己以为已经尽心尽力了,其实永不了多久,他们就又开始反复,不同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也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现在想来当欣的妈妈告诉我因为家有事无法照顾她时我应该不仅仅课下和她聊天,我如果也能在她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去家访,去看看孩子和弟弟是怎样生活的,尽管有奶奶的照顾,但作业呢,她不仅仅要自己学习,还要照顾和辅导弟弟的学习,如果当时我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她是不是能感受到一股暖意呢。当皓第二天戴着口罩上学我原以为和别人打架结果是被父亲揍的时候,我如果能去家访,了解原因,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他是不是就不那么叛逆了呢?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我们也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有时候,我们教师确实可以做的更多一些,做得更好一些,也许真的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除了语言上的教育,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比如我们班的轩,曾给我写信,记得我给过她的两次拥抱,一次是我主动,一次是她要求,所以这次期末考试前我特意把她叫出教室,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那惊讶又惊喜的表情真的过目不忘。我们的教育场所,不仅仅是教室与办公室,我们要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