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闲暇时,抽空翻阅了村上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短文集。
并没有从头到尾的读,而是随性挑选了某篇,读完后回到目录,凭感觉再选择一篇。很适合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书中主要讲述了村上跑步的经历,以及作为一个爱好跑步的小说家的所感所悟。之所以能引发我的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字中表达出的心态和心性吸引了我。
冷静与克制,自律而平和。
从文字中能够看出,村上是一个极为冷静、淡定的人。即使是遇到了困难,也能够埋头去克服解决,或是等待其过去。很少看到慌乱、焦虑。或许是天性使然,但长期的写作与跑步,对这种天性明显也会有促进作用。或者不如说是天性让他选择了写作与跑步,而写作与跑步又进一步锤炼、加强了他这个特质。
整个描写跑步、写作的过程,让人不禁联想到禅意。通过习惯性的自律,剔除掉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部分,专注于人生中重要的事,造就了这种淡然的心性,并形成了这些让人舒服的文字。
整本书仿佛是一个指导手册,但是没有说教,只是平静的讲述自己的经历、感悟,这样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看看他写作的过程,每天早起写几个小时,固定字数,并不因为灵感突发而多写,也不因为没有灵感而少写。让写作自然而然的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呼吸一样的习惯。
这种持续的写作,就如日常的固定锻炼一般。对于有才华的人,才气喷涌而出,随时就能写出妙手偶得的文章。但是除了那些少有的真正天才,总会有才气衰减的那天,就像运动员年老一样。这时候如果没有之前的积累和训练,可能反而会被强烈的反差所困,一蹶不振。
而村上自认才华一般,写作过程就如挖宝藏一般,不断不懈努力的挖掘,以找到自己潜能的宝藏,最终宝藏寻得,沉淀出越来越好的文字。
跑步时的专注也被他记录下来。100公里的那场超级马拉松,最后一段路程,似乎进入了一种宗教和哲学的阶段。其实可以理解,当一件事做到极致,个人感官缩窄,所有多余的思绪都被排除,仅剩自己以及眼前的事物,专注与此。类似于冥想的状态,令人着迷。
以前总是觉得多即是好,但是现在社会,纷繁复杂、过多的选择才更是让人焦虑与痛苦的根源。懂得克制、自律,才是治愈这种情况的良药。
从书中文字的描述,好像这个人活生生的出现在了我面前。努力应对,少杂念,面对自己喜欢和认定的事,全情、持续、有规律的投入,割舍掉不需要的其他。好像是与我自己正好完全相反 — 慌乱、迷茫、焦虑、苦于选择而又精力分散,所以书中的状态和生活方式,才如此吸引我,给予我补足自己的养料。
但另一方面,要明白的是,这种对自己的克制与自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把控自己,而这种心性,需要被包裹起来作为自己的内核,成为自己的动力,而非刻意断绝、减少与外接的沟通与联系。
正常的职场人并不像村上这样完全靠写作为生,可以断绝掉不必要的应酬与交流,那么就必须积极面对职场的各种沟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锻炼自己内心的出世,是为了更好的入世,从而在生活中更加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