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中心座无虚席。大多数听众皆是慕主讲人之名而来,我也是其中之一。
讲座九点三十分开始,约摸八点四十左右的样子,听讲区的空座位就已经所剩无几了。这种听课的热情,着实让我略有吃惊。不过也是,知识、内容变现时代,人们对成功经验的追逐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尽心尽力了。
我们这些听讲人,似乎总觉得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哪怕只是听一听也总是不无益处的。想来,这和那些整日手捧名人传,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摆脱芸芸众生这一群体,期盼着傲然挺立而出,实现个人价值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诚然,我们都有一颗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心。于是,我们很容易地就会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名人、已成功人士的经验进行捆绑。
当然,这不是一个坏现象,至少这个下意识的人情链接证明了你内心还存有对成功的渴望,至少你当下还可以追求永远热泪盈眶,至少你在最终向世界和解前抗争过,至少你还敢想。
02.
九点左右,讲座主办方陪着主讲人入场。
主讲人是袁岳。这个一笑起来,脸上就会闪现出可爱酒窝的老男人,我习惯称他为弥勒佛,不因其他,纯粹觉得长的像。
熟知互联网领域的人,对他的名字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创始人——他身上最大的标签。
今天他要讲的是:开辟岗位创业的大时代。在他开讲之前,乍一看这个题目我是觉得有点不知所云的。于是,我遂即拍给一位互联网朋友,他说:老袁这题目有点大了。我没有回复。对于这个我没听过的概念,我想听老袁自己讲。
开场白有点长,好在他的幽默,才使得我不觉得是在须臾分秒。
这部分,他讲什么是创业:业在佛家看来就是业障,创业就是把这个业障创造出来。这么新奇的解释,我还真是大闺女上花轿——头一回听到。用正常一点的话来讲就是:不安于现状,不给自己设限,即便是有哪怕一丁点的可能,也要瞎折腾一番。
他讲自己是如何从中央机关干部脱身,开始下海赶这场国内的创业大潮。他几年前的这个决定,我是佩服的。几年后的现在来看,当时的老袁还真是有胆有谋。
开场白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现场已经有点燃了。这样看来,老袁有点过长的开场白也算是有点作用吧。不过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03.
终于,话题切换到了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岗位创业。在PPT上那几个人物出现的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哦,岗位创业就是鼓励大家不争皇位,做大臣,去做创业公司的老二、三、四。比如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他们在阿里创业前期加入了创业队伍,一直以来凭着某个功能特长及忠诚来助力公司发展,最终获得股权激励,成为股东。至于这些岗位创业成功的准股东,是选择套现离开还是留下就是个人选择了,就像前百度梁冬。
所以,这里他讲座定位的对象是一个比创始人要广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会是那个和马云一样的“一”,但也绝不是《Crowd》中的“零”。这个群体,他们不是乌合之众,即便是不能成为leadership,他们至少有着明确的方向感,对leadership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不是像那些乌合之众一样,汲汲于眼前的利益,终于在承受不住市场前期的暗淡反应中,人心慌乱,最终由革命群众沦为不明真相群众,再到反革命群众,身份始终是群众。
这类对leadership有一定识别能力的人,他们是岗位创业的最佳群体。而这类人身上所共有的特质体现于:在拥有明确方向感的前提下,具备两点:其一,拥有某个功能性特长,比如阿里巴巴第二号大人物蔡崇信擅长内控;其二:忠诚。这样看来,对于那些想创业,但却苦于没有什么好项目的人来说,这样一个曲线救国的途径也未尝不可。
短短两个小时中,他讲到当下社会的三种消费心理:已知,半知和未知;他讲到企业中的两类有成长空间的人才:机会型和兴趣型;他讲到创业精神:就是亏钱我也要干!
台上老袁讲的很是激情,远远正对着他的我不由得感叹于他人生中所历经的这一切,加持在他身上的这种精气神。这种带着光环的精气神,如非不是跳出体制是绝不会展现出来的。他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万种可能性。正如他讲的: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他的滔滔不绝中,我看出了他灵魂的厚度。从佛学,到舞蹈、音乐,再到符号哲学,法律科班出身的他竟能在这么多的话题中切换自如,阐释他不流于俗的见解。在他这里我看到:学科从来不是一家之言,而是海纳百川的畅所欲言。
04.
他所讲的这些,真的很好,到我反思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也都还是对他的所言有着一些深刻的感想。他讲这一路的创业经历、感悟,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看待某些社会问题的不同视角,这些我觉得都是不错的营养原料。可是有一点我怕是不能赞同:作为岗位创业者,需要领导说干你就干,不怀疑,不犹豫,不应该迷茫,迷茫的人我是不会聘用的。
在听到这个观点的一瞬间,我脑子里径直蹦出来一个概念:方法论。分享经验时,过于强调方法论,这怕是多数成功人士演讲中的通病吧。
所谓方法论,它只是基于特定经历的经验总结。它从实践中总结而来,但再逆向运用于同类其他实践中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实践局限性。简言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老袁说他不喜欢迷茫的人,那他的意思就是他青睐于那些有明确定向的人。可是要知道,人生正因为探索,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整个探索的过程就是明确定向的对立,我们会对自己的决定产生质疑,推翻,然后跳出那个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再重新审视问题,做出新的抉择。就像做运营的人,他就不能有重新选择做产品的犹豫和彷徨,只能运营一条路走到天黑了吗?
人,总该是不断调整方向,才能探索到自己的最大可能性。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最大结合点在哪里,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而在探索的过程中,迷茫是常态。
迷茫,是因为有思考。
面临选择时,不带脑子的人是从来不会迷茫的。在他们的概念里,决定是可以瞬间做出的,他们不考虑,或者根本就不懂眼前这个选择所加持的代价。
如果这个瞬间做出的决定是出于热爱,那我一定是持正向认可观念的,这个时候不需要犹豫迷茫。可是真正的职业生涯中,有幸从事于自己的热爱,那样的几率真的是小之又小,不亚于买彩票中头奖的几率。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要做出的决定是有一定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在里面的。我们这个时候的犹豫、迷茫正是本着对自己、对所选职业本身负责的态度。
总之,我不认为迷茫是人生正向发展途径中的干扰因素。在我对自己人生的标准里,迷茫可以有,但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阶段性的迷茫去探索我们的内心、探索我们更大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基于现有状况的提升和改变。
这种阶段性的迷茫如同见到阳光前的浓雾,你需要穿过去,而不是迷失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