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当如金庸
金庸先生不愧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从开篇之作的《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的《鹿鼎记》,他一共创作了十五部共数百万字的武侠作品,其规模之宏大,牵涉人物之繁多,情节之曲折,时间跨度之长远,想像力之丰富,文学功底之深刻,均为罕见。泱泱中国五千年文学史,有如此成就者,也仅仅先生一人而已。金先生可以说是武侠世界的独孤求败或扫地僧,前已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在武侠的世界里,说金先生是天下的总舵主,国士无双也不为过。可以想像,无敌是多么的寂寞!怪不得金先生后来封了刀,见好就收。他的功夫已臻化境,再练下去也还是无敌天下,不如就此打住,这也是金先生的过人之处。
写武侠的很多,包括《龙虎斗京华》等旧版武侠,到后来的古龙大师领导的新派武侠,还有另一位著名作家梁羽生,以及后面温瑞安,云中岳等更多的新派武侠作者,成就及影响力都没有超越金庸。也许,金庸就是武侠世界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其他人不管你怎样努力,最多只能争夺天下第二。
实时也就是如此,金庸武侠的读者之多,影响力之广,包括拍成的影视剧作之风靡,绝无仅有。从港澳台到中国大陆,到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有无数的金庸迷,金庸的鼎鼎侠名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金庸先生创作的系列武侠小说,场面浩大,人物丰富,故事丰满,有血有肉,剧情跌宕起伏,文字优美动人,从宋朝开篇写到清朝结局,跨了数个朝代,好几百年。小说里出场的人物纷繁复杂,各有特色。武功千奇百怪,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说明练功如同做学问没有止境。金庸系列小说里可圈可点的靓点非常多,随便挑出一点便足以让人膜拜,譬如说各种武功的名称,人物的姓名,派别等都非常鲜明,而且是多么贴切。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文学,武学,医学,历史,地理,情感,风土人情人物心理等等互相穿插,交织,有条不紊。古典诗词,信手拈来,悬疑伏笔,随意而设,也是金派武侠的一大特色。金庸先生创造了一个个刀光剑影,风雨飘摇,侠义豪情,热血江湖的世界。
一些人觉得武侠小说偏向于故事情节,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偏见。如以金庸为代表的香港三大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同样都是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金庸系列小说。论影响力,金庸小说超过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问世便风靡华人世界,到现在也丝毫没有减退。试问,有哪位作家或作品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恐怕都不一定敢说。诺贝尔文学奖不能颁发给武侠小说作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人说金庸小说思想境界不高,文学价值不大,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宣扬过时的侠义精神,封建礼教等。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总不至于在封建社会就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境界吧。而且作品中的某些篇章入选中学课本也说明了教育界对他的肯定。我发现当前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自觉把金庸作品当研究课题的大有人在,包括研究小说里的各种神功,派系,人物,诗词,历史,感情纠葛,谁的武功最强,谁是天下第一,甚至人物名称都成为专门的研究话题。研究者们发现,作品里的每个人物,每种功夫,每个场景都不是简单设置,都有来历,都有意义,互相关联,互为因果。这让金迷们感到其乐无穷,欢欣鼓舞。可以认为,现在民间研究金庸的人,远远超过了研究《红楼梦》的人,不久的将来,金庸的作品极有可能成为专门的“金学”,成为显学而登大雅之堂。
当然,任何的作品都有局限性,都有瑕疵,何况金庸系列属于宏篇巨制,百密难免一疏,其中也不乏臃赘低俗内容或消极思想。我们研读金庸作品也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去学习,公正地去评判。
金庸先生年已近百岁高龄,早已看淡名利,参透生命本质,不会去争宠夺爱,争权夺利,沽名钓誉。再高的荣誉,再多的财物对他都没有任何意义,唯有他的文字他的作品他创造的精神神话,留待后人细细品味,慢慢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