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却从不知道怎样走进孩子的世界,总是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大人的姿态和孩子对话,最后发现孩子往往不愿意和你对话。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可能读完我的这篇文章,对你走进孩子的世界有一点点帮助。
据我观察,3岁半的儿子特别粘我表姐。每次表姐来我家,儿子在她面前的表现和在我面前完全不同。他瞬间变得乖巧,不仅和她玩得很开心,基本不哭闹(除了每次用哭闹的方式强行挽留她之外)。之前没思考过为什么,只是简单的认为我表姐的性格更有孩子缘吧。
最近朋友推荐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写的《游戏力》 这本书。作者提出:对父母而言,共情的表达方式和游戏是与孩子重建联结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共情的表达方式会让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游戏欢乐、有趣,可以让大人走进孩子的世界。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知道儿子为什那么喜欢我表姐。
在我眼里表姐是个特别讨孩子喜欢的人!她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亲子教育理论,可在教育小孩方面非常有一套。
她家女儿从小成绩优异、懂礼貌、人缘好、说话还特有幽默感。小姑娘刚满20岁,凭自学一次性通过雅思考试。在国内只读到大二,就成为她们大学第一批派往加拿大留学的交换生。由于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在国外也基本不用父母操心。亲戚朋友们都认为,她把孩子培养得很出色。有这么好的教育模范有身边,我自然得向她请教一下教子秘方啦。那她到底用了哪些秘方呢?而我为什么做不到呢?原因是什么?
方法一、控制自己的焦虑感,和孩子做朋友,耐心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
每次表姐来我家,儿子就要和拉她一起玩游戏,她总是特别配合地做各种角色扮演。时而玩老鹰捉小鸡,时而玩躲猫猫和石头剪刀布,这些游戏她可以陪孩子玩得很投入。
我和儿子一起时,从来没参与他的这些游戏。总要他一个人玩玩具、看电视,还和他约定互相不能打扰对方。
自我反思:我自己性格孤僻,导致放不开,高兴时也很难像孩子那样开心的大笑。所以,没有切身体会过孩子的喜怒哀乐,自然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平时和孩子说话太严肃。儿子虽小小年纪,但特别懂得察颜观色。小孩子特别敏感,每次我不开心他都会感觉到,也影响他的情绪。
方法二、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孩子。
儿子经常要她一起下楼玩儿,她都很爽快的答应,还特别有耐心陪他把想玩的项目都玩尽兴,领着孩子和小区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孩子玩过瘾才回家,儿子回到家看起来整个人情绪特别高。
我一般都懒得动,总找各种理由推脱。就算答应陪他下楼玩,也要时刻提醒他,注意这里,小心那里。如果我感觉不安全的都不许玩。等他玩一会儿,就反复催促孩子回家。这样孩子总是充满期待的出门,哭着脸回来。他回到家看起来整个人情绪反而非常低落。
自我反思: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期待。可能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过多,限制他的自由,感觉有危险的事情都不让他做。总希望他生活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其实是我自己缺乏安全感,让我的性格变得谨慎,又容易急躁,经常限制孩子冒险,久而久之,他做事就变得胆小了。
方法三、在孩子面前讲诚信,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绝不食言。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婊姐特意打电话问鑫鑫想要什么节日礼物,儿子随口说了句:“想要个白龙马。”(估计是最近西游记的故事听多了。)没想到她却放在心里,真的买了个白龙马的玩具,还不惜路上来回花5个小时,特意赶在儿童节亲自把这个礼物送过来。
我知道当时她正在忙着装修房子的事情。所以,特意问她:“为什么不寄过来就可以了,你那么忙,没必要特意送过来呀?”。她却说:“我担心快递不能及时送到,答应孩子的礼物,儿童节没收到,会让小孩子感到失望的,不能让孩子认为我是个没诚信的人。”我还在心里感叹道:唉!真是个认死理的人!
自我反思:我比较情绪化,容易随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有时候没有履行承诺,还会找无数借口要求孩子理解我。孩子偶尔不依不饶,我就会批评他任性,不讲道理。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在无形中变大。
方法四、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
儿子和她在一起时,总是被她赞美得心花怒放。她非常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以,孩子也反过来越发想在她面前表现得更好。
老公经常说我不喜欢赞美和鼓励别人,我对孩子的批评比赞美要多,总喜欢盯着他没做好的事情反复唠叨,孩子反而越来越不配合。
自我反思: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被父母指责得多,潜意识会变成爱指责型父母,不懂得使用赞美与鼓励的力量。
我终于知道表姐在孩子面前为什么那么有魅力。相信大部分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只是和我一样,到处去学习育儿之道,却没有把这些简单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中。学了一大堆育儿知识,面对孩子,仍然会焦头烂额。难怪都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些小道理践行到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