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我们要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溢于言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初心使命。

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的是改革者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干部要始终做人民的公仆,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服务,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

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权力是柄双刃剑,可以造就人,用之成就事业,造福一方;也可以腐蚀人,使人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关键在于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如何认识权力、怎样行使权力。“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领导干部手握国家公权,关乎民生休戚。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告诫,做到事事出于公心、时时秉公用权,不能弄权、揽权、越权,更不能持权自重、以权谋私。

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不拖、不躲、不推,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帕提麦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