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细细,秋雨淅淅,吹落在人们头上、身上,传来微微寒意。淘气的儿子分外喜欢这般小雨飘洒的天气,嚷闹着要去雨中嬉戏。
他穿上一双小雨鞋,顶着一把小雨伞,转眼间,不见了踪影。我紧追出去,只见临近的几位小朋友每人都擎着一把小雨伞,摆弄着,转动着,张张合合间,蹦跳嬉闹,满脸溢笑。颜色各异,图案各异,材质各异的儿童小雨伞就像一株株雨中盛开的玫瑰,也如一朵朵细雨雕琢的彩菇,传达着温馨与快乐,幸福与成长。
睹物思怀,如今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雨中,因了雨伞的庇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玩闹,跑跳。比一比,谁的雨伞更漂亮,更好看;瞧一瞧,谁的雨伞举得最高,撑得最大。但在四十年前,孩子们是绝对没有这般享受的。
记忆中,只要一下雨,人们就赶紧往屋内跑,怕被雨淋着,更甭说在雨中玩耍了。不得已收拾东西、忙于做活时,也是头戴斗笠或草帽,也有用草编的蓑衣护身或披个布料袋子套在头上的。但这些东西只能暂时遮雨,一会便要湿透。有一首童谣至今印象深刻:
下雨了,掉点了,老婆子顶个破碗了;下雨了,掉点了,老头子顶个草帽了……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塑料制品,每当下雨出门时,人们就用盛化肥的编织袋遮雨:袋子下部两角靠里相叠,形成一个锥形的孔,顶在头上,其余部分合并抹平,用以护身。
其后,塑料薄膜大时兴,人们干脆简单地用一块白塑料膜披在头上。塑料膜大多也是编织袋内做里衬的,平时人们都保留着。
这就是农村人在80年代的主要雨具了。
直到90年代初,我上小学,每逢下雨,也还是顶着一块塑料膜上下学。胳膊架在头顶上,两手抻着两角,深浅不一地赶往学校,到校后,雨水已淋湿了大半个身子。当时,班里已经有同学开始拿雨伞了,都是一些家庭条件好的,也只有两三把而已。我的同桌就有一把,黑色的,据说还是她在城里的亲戚买的。她把雨伞撑开放在地上,风干雨水,然后顺时针卷住挂在课桌沿上。课堂上,我不知道我有多少次用羡慕的眼光偷偷瞄过那把雨伞,再看看自己那块湿皱皱的塑料布,心里酸溜溜的。
不过后来,我很快拥有了一把,是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的。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它的样子:红黄绿相间的色彩,耐用的布料,直直结实的伞杆。风雨中,我撑起它,像撑起一顶小小的帐篷无畏地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就是这把三色雨伞伴我度过了我在小学生活的最后两年。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种各样、各形各色的新型雨伞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其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直杆的、折叠的、镶蕾丝花边的、抗紫外线的、印各种图案的、外形卡通动画的……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有了儿子以后,又专门为他买了一把儿童卡通雨伞,甭提多精致了。
雨伞的发展,真要成为一门艺术了。
下雨时节,大街小巷,行人过往,撑一把花雨伞,或行色匆忙,或悠闲雅静,或伊人依依或三五成群,或依偎或牵手,别有情趣在,别有风景生,别有诗意别有情怀。
这就是现代的农村人,中国人,再也不用为雨中没有雨具,足不能出户而苦恼了。同时,雨伞的更新换代、迅速衍生也带动了制伞行业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太阳伞、广告伞、沙滩伞、礼品伞……伞伞精美,伞伞实用。雨鞋、雨衣的发展也是标新立异、蒸蒸日上。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真正历史见证者和受益人。
思及至此,耳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夹杂着韵律的歌谣:
小雨伞,穿花衣,为了给我挡雨滴,淋湿了你的花外衣。小雨伞,谢谢你,我会更加爱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