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把心事写在日记里。长大后,即使内心兵荒马乱,嘴上却一言不发。有人说,这是成熟。也有人说,这是孤独。可,这是我的二十八岁。
见过清晨的日出和迷雾,拥抱过凌晨的车水马龙与寂静。键盘残留的余音,让悄无声息的夜里,多了一丝凉薄,对话框出现的文字写了又删。不得不承认,年龄越大,我们的感受越是无法向外表达。何以言,何能言?一瞬间的情绪,一瞬间的脾气,只能是一瞬间。或许这样的自己有些破碎,但我比任何时候都爱这个自己。
曾经时常觉得,而立之年对于自己来说,还很遥远。也是近两年来,未老先衰的状态逐渐加重。可是住在精神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却在告诉我,也不过二十八岁而已。突然想起,二十七岁那年,有人对我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它不能成为外人定义你的标签。”谢谢我的这位朋友开导我。是啊,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可,这个数字的意义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解释得清楚。它的总和,足以概括一个人的一生。
在某一段时间里,我愈发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到未知,这种求知欲越加强烈。从书中和喜欢的作家那里,我得到了深刻的答案:“活着本身就是意义。”然而,在某一个和朋友见面的下午,我的脑袋里又出现了这个问题。是的,我的脑袋里总会突然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我想她会给我一些答案。于是,我就随口问了她,她随性且认真的回答我:“吃好吃的,节日和家人、朋友见面,你陪小朋友玩耍,等等。这些就是意义啊。”那段时间,身心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切都不太好。而她的这个答案,让“意义”,在那一刻变得具象化。
我的交友圈子不大。不是人品不好,相反,是自己都觉得自己善良又真诚,仗义又温暖。一直以来,对朋友的定义是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年纪越大越不喜欢无效社交,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她待的久一点。十八岁的时候,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失去和拥有而产生苦恼。二十八岁的时候,选择与“人际”和解。我喜欢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我珍惜,也尊重我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她们觉得和我在一起不快乐了,那么没关系,她可以随心去寻找那个又能让她快乐的栖息地。虽然这样我会难过,但我知道在世事的无常和变化面前,我无能为力。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惜缘但不攀缘。我会在心里一直真诚祝福。
窗外的风,吹的好大。它像是看出我的状态有些疲惫,又无法对我说话。所以,以这种方式出现,帮我带走一些从未属于我的包袱。它知道的,我总是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经常困在一段消耗自我精力的漩涡里走不出去。
站在风里,我看向我的二十八岁。它对我说:“不过,二十八岁而已,不要站在现在恐惧未知的未来,也不要站在现在去批评和审视过去的自己。在人生中,你该遇见谁,该经历什么,该去向哪些地方,这些都是命运,是你该走的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在每一个孤立无援,赤着脚踩在玻璃碴的黑夜里,你依旧善良、真诚、坦荡、热烈,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以后,要学会爱自己。”我用沉默完成了与它的对话。
想起曾设定的签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突然就释怀了,我对任何人、事都带着真诚而来,所以该遗憾的人不是我。学会翻篇、学会放下、学会自愈。愈加平和、勇敢且更有力量。
晚风吹人醒,万事藏于心。那么你呢?也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