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学习投资,在基础的财务报表和行业规条中挣扎以努力适应,也找了些看似适合闲暇阅读的书来看,我把这叫做“换脑子”,用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一边感慨于自己的无知,一边后悔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那些无病呻吟的时间,若是用来读书,该有多好。打住。
这其中一本,就是这本《大败局1》。
第一次看吴晓波的文章,惊讶于有人能把貌似干巴巴的历史写得如此色彩斑斓,他时而充满激情,时而饱含哀伤,时而愉悦,时而遗憾。作者将20世纪90年代末期十家企业从起到落的历史讲述,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又高于其中,让人回顾往事的同时,不得不赞叹其强大的文字功底。于此,作者总结出了三条企业“失败基因”。一、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二、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三、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除了三条“基因”,我记录下认为值得复习的部分。企业是一个体系。好的产品当然是不可忽视的核心,此外,扎扎实实的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企业才能成为百年老店。重视时间的效应。市场的暴利终归要趋于平均利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的找到突破点,甚至是重建秩序和重构格局,不要麻木地退缩。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千位百万富翁表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约束力、善于与人相处、勤奋和有贤内助。诚实,似乎并非指某个人的禀性,而更在于一个企业或团队的共同的素质,一种生存的基因。尊重你的对手,尤其当它是一个好对手的时候。
这本书,给了我更大的格局。
在作者的记载中,不仅仅是单独的企业,更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缩影。我们儿时记忆里的一些品牌,甚至有些现今还在市场上的品牌,都被提及。一路读来,让人开拓了眼界,更有恍然大悟之感。感谢吴晓波这般的记载,用文人的笔触和经济学的眼光,让人从中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借此,我更加了解
国家政策是如何同企业发展联系到一起的
很多时候,等待比进攻更加重要。
身在局中,即使是觉得理所当然的大势,看起来一切都一路向好,但也要跳出来,看看整个局。时刻自省自查,不可大意为之。
学会因时而动,不要试图去扭转现实。
玫瑰园地产这段真的非常精彩,枭雄成败得失,人如何跳出自己的局限性,或许是跳不出的,因为人类的有限理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踏实但又需要一点狡黠。
最后,记录下中国企业家应该尝试的20件事
1. 注意报纸上的每一条大大小小的有用的信息,在秘书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剪报本。
2. 向自己发起挑战,凭真本事拿到一本高级资格证书,如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
3. 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10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
4. 在施工工地上吃一次落有尘埃的工作午餐。
5. 隔一段时间与家人一起去旅行,保持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
6. 在生意圈之外,至少拥有一个能够当面叱骂你的真性情的朋友。
7. 试着突然离开公司1星期,远远地站一会儿,看公司能否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转。
8. 控制住自己的“责任心”,试着3个月不看公司的任何报表。
9. 记住你的副手们的生日,到时候给他们一份真诚而矜持的祝福。
10. 每年都读尽可能多的书。
11. 与若干位“书生型”的经济方面专家成为朋友,不定期地从他们那里汲取“思想氧气”。
12. 体验一次精疲力竭的感觉——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生理和意志潜能到底有多大。
13. 到了每年的岁末,至少有一天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省,闭门总结1年来的得与失。
14. 创造一种自己的“管理词典”——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去创造一个独特的经济世界。
15. 会一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另一个自我。16. 领养若干个孤儿、捐建一座希望小学、赞助一项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让自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不至于泯灭。
17. 保持每年出国一次的机会,尽可能地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
18. 尝试一次孤立无援的失败经历,在挫折之中感受不幸者的体验,培养警醒的意识。
19. 参加一次任何形式的竞选活动,并为此积极而真正地筹划——这会使你培养起足够的社区和社会意识。
20. 去一次西藏,看一回天葬,在生死一线间感悟出命运的莫测和高贵。
我最近听了万维刚老师对《原则》这本书的解读。里面谈到,要顺应演化的规律,人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积极探索。你会遭遇失败,但是你要从失败中学到东西,然后快速改进。作为“生命2.0”,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主动学习,能更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个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就是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事儿。
又充满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