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的工具书,大致有两个标准:
1. 能够说服你从根本上“醒悟”。2. 具有操作性。
举个例子:《人性的弱点》卡纳基,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边赞叹作者对人性深刻的洞察,边后悔懊恼啊,当初和XX不该这么说话的,唉,我把XX给伤害了,哎呀妈呀,我咋这么和领导说话呢。看的越深入,感情越激烈,由后悔懊恼,变成了歉疚和责怪。看完这本书,就感觉是幡然悔悟,脱胎换骨,从头做了人。
这就是,此类书的说服魔力。
还有一类书注重的是实操性,可落地,追求“道”、“术”、“器”三者的统一。
比方说,初高中上学时候天天学习的教科书,在学习一门新知识前,老师会巴拉巴拉拉和你扯一大堆这门书是干什么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解释。进入知识点前,老师会先告诉概念和定义,牛顿第一定律,再扯出背后可计量的公式。
公式是用来做的什么的呀?在读书的年代当然是做题目的咯。所以会有大量的习题给你反复的练习直到你融会贯通,在期末考试拿90分。
其中定义就是“道”,概念的由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术,就是方式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在习题中的运用。
器,就是习题,用习题册这样的工具书,让你巩固知识,了解和运用。
很多刚进入互联网产品和运营行业的新人,太过注重“术”的学习,其实了解一个新的行业和领域,最需要的是从“道”开始。而有着多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腾讯老骨干员工王坚所写的《结网》,是再好不过的产品经理启蒙书籍。
可读性:
工具书的可读性,可简单的分为两种,一是理论知识好理解消化,二是可执行落地,缺一不可,不然都是扯淡,知识学不来,用不了,都还给作者了。《结网》的实操性很强,从开篇开始就在强调落地和执行,书籍的框架和行文逻辑,就是按照一个产品的开发逻辑顺序所写。一条清晰的主线,怎么把产品做出来。产品概念的诞生、过滤留下有前景的、找天使拿投资、在公司就找老板要资源创业自己找人找资源、把产品纳入项目管理中执行。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小小的列举书中间一段例子
CE(Customer Engagement)的主要方法有:a. 提供一个明显的反馈入口,将用户引导到反馈论坛发表他们的投诉和建议,并进行及时的回复和处理;b. 订阅产品关键字的搜索结果,了解官方反馈论坛之外的反馈,同时给予反馈和处理; c. 建立或加入核心用户群,第一时间获取他们的想法,也可以很方便地测试一些产品概念。。。。。。。
面对用户关系参与度管理,有很具体可实践的一套作法。
表现力:
《结网》出版时间是2010年,2017年推出修订版,而我正好就是在这时买入阅读的。看书的时候,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作者选题的案例都还是蛮久远的,如果对互联网行业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很难理解,比如说Q吧,糗事百科,根本不知道为何物。但好在作者使用的是标准的汉字和严谨正经的文风,所以阅读起来还是没有障碍的。
但不得不说,相比最近出版的同类产品、运营书籍《产品视角:从热闹到入门》、《运营之光》,《结网》不论是在系统性上,还是表现力上都略微有些不足。
购买建议:
《结网》实操性很强,适合互联网创业者和正处于项目中的产品经理去仔细研读,在实战碰到的问题,或许通过读这本书就能受到启发,有所突破。不适合大学生和互联网新人阅读,题材老旧,案例过时,知识框架和体系不是很健全,很容易出现豆瓣读者评论区的现象,大呼:“不咋地,内容太分散了。”
作者:张知悦,奋斗在互联网世界的书虫一枚,专注读书和评书,偶尔还会写些产品运营、独立游戏攻略和玩耍感受。欢迎私信,沟通交流,量身推荐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