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大学毕业多年年,他的书房一直在流动,这一切源于他那颗对知识的求知欲。
每当他看到别人的书房或店,有种“我什么时候也有这样一个书房。”的想法,然后想着书架上满满的书,旁边茶桌、沙发上,总会放几本书,有朋友送来的,朋友送的很多都看不完,或许是因为一时兴起,等那股兴趣一过,就开始转看下一本书了,也有自己买的,自己买大部分能看完,毕竟是自己真的喜欢。
当然,他自己买书一开始并不懂,胡乱买一通,比如,当时听了曾国藩的书,对曾国藩想了解的更多,于是一次性买了七八本关于他的书,像什么《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家书》等,对于曾国藩的喜爱,可谓是老鼠遇见奶酪一样,想着一口气吃完它,奈何操之过急,中了主人的陷阱,所辛主人仁慈,放它一马,自此老鼠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虽说曾国藩作为半个圣人,对大清王朝的统治起到关键作用,朝廷与他一直是类似于水与火的关系,自他被贬后,回家拜读老庄,修养多年,自此明白了和光同尘的道理,由此秉持着藏不外露的宗旨,以此来处理家事,国事,天下事。
艾玛不仅在书中了解曾国藩,还专门看它的历史记录片,后人对他的分析文章等,他还为此写了多篇文章,发表在网上,获得一些同样对曾国藩喜爱的读者赞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说的就是这样吧。
从曾国藩那了解到前朝时期的王阳明,得知他也是圣人,龙场悟道,文武兼备,创办心学,提倡知行合一,盛传于日本,直到如今从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包含里面的思想,后面了解到稻盛和夫六项精进核心思想,对事业的精进追求,由此受到启发。
艾玛开始在小本子上撕下纸条,手抄六项精进,每日给自己打1-10分,时不时睡前拿出来看下,以此激励自己。
除了手抄,艾玛上班坐着没事的时候,拿出本子写写画画,写什么呢?一天下来的感受,读到书受启发的地方,有时写完下班后心情舒畅多了,脚步也变得轻盈,或许是因为在纸上宣泄完了吧。
画的话就更奇葩了,啥都有,什么老鼠追兔子小插曲,向日葵,落水狗等,后面再翻时,疑惑不解到,这是我画的吗?于是自己嘲笑自己,怎么这么丑。
后面还是感觉还有大把无聊时间,就开始在本子上写每天吃什么,下班干什么事,与同事怎么友好相处,慢慢地,这个本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地是他写下的字已成为了他的习惯,他的记忆和付出的后续行动,这一切举动的根源在哪?不就是书吗?
虽说“书房”并不固定,有时在家中读书,常被父母教唆,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发神经吧,一大早起来开灯读书,吵人睡觉。于是艾玛把书房搬到上班的地方,想起家中有好些好书还没读完,就出邮费让父母帮忙寄过来,收到书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想着未来又有书读了,可读一本书后又根据当时的书买了更多的书,以致于旧的新书不断堆积,新书倒是不断地看。
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搬家,这时“书房”就成了背包,同时也是一个中转站,去旧留新,毕竟容量有限,需要仔细琢磨那几本书是必带,能解决当下问题的,这让艾玛犯难了。
首先他把读过和没读过的书分类,发现有十多本还没读,大部分是学术性强的书,当然也看到了有两本被翻的破烂的书,里面还有反复用胶布粘撕坏纸的痕迹,纸张倒是没那么泛白了,呈灰色,灰的程度有深有浅,往往越深看得越久,翻得越久,另外,封面已有发黑的迹象,看来与人接触过多,书倒成了受害者。
想想这些过眼云烟的书,有时艾玛晚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居然有催眠之效,记得早些年还失眠过呢,如今竟被神奇地治愈了。
看书除了犯困,也有痴迷的时候,记得有次看到一本《张爱玲自传》,整个下午仿佛跟没发生一样,看完才发现已经到晚饭点了,要做饭吃了,类似的文学小说还有很多,像《巴黎圣母院》、《解忧杂货铺》等。
还有一次,同事也说他像个书呆子,本来两人聊得正起劲,艾玛一拿起书,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了,按照同事的说法:“算了,我还是找别人聊天吧,这人没救了,彻底被书俘虏了。”
常说人名如书民,艾玛因人与书结缘,通过书,认识到古今中外很多大家,特别是诸子百家争鸣那段历史,深受启发,了解到孔子原来如此有趣、活泼,研究他的书《论语》,看他的生平电影,听他的儒家思想课程系列,甚至有段时间手抄里面的金句,顺便拿来练字,字好句好,像写对联、在牌匾上刻字一样。
后来又了解到老子的《道德经》,研究作者生平,一开始看小本的,看注解还是太晦涩难懂,就买了注解书配合着音频理解,果然更好些了,但是看还是很缓慢,大约一天看两章,共八十一章,光看一本注解书差不多花了三个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看完后再回看小本书,这时又有了更多新的理解,但还是有很多疑团,不得不说,中国道家思想能学好久,用来打发时间闲暇时光倒是不错。
后面艾玛在家做饭由于常遇到买的水果和菜过期变质,于是又想起找书,买了一本简约菜谱,确实每天吃的饭菜量得到控制,还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什么调料,衣服鞋子,基本上够用就行,不会总是过度消费。
艾玛记得快过年的那时候,正常情况下是大好消费月,他却反其道而行,买了一本理财书,开始了记账,每周各类型开支限量消费,虽然还有很多改善空间,但也节约了一点成本。
在回家前几天,艾玛又觉得要好好跟父母相处,就又买了2本沟通书籍,像《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等,通篇看下来也不知道有用没,反正过年那个假期跟家人没有多大情绪上的争吵,家务活倒是干了不少,父母他们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相信以后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这或许也得益于艾玛在外的一个人生活吧。
放完假过完年回书房的时候,在路边一个偶遇一个自助图书馆,需要交月租费,100元一位,大概能借几百本书吧,用手机支付成功后书就自动流出来了,里面书的种类倒是很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办了卡。
其实,艾玛也想过去外面的图书馆看书,去体验下与同样的人一起看书,感受下真正共读的氛围是怎样的,毕竟在这个和平年代,相对于战乱贫苦国家来说,书倒成了奢饰品。
有个说法叫,识字率越低的地方,越容易发生暴力事件。所以,艾玛还是要感谢身处这个和谐且繁荣的过度,能有个心灵的安放地,遇事不决、烦恼、愁苦时,第一想到的是书,因为前人早已把答案写在了书上。
总的来说,艾玛只要一直在读书,他与书房的故事就不会结束,除非他跟书断绝关系,估计那是不可能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上面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