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在定义幸福?Yourself
还记得之前,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记者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路人就采访:“您幸福吗?”由于问题简单而仓促,很多路人的回答堪称一绝!
一位浙江海宁捡瓶子的73岁老人被采访时回答:
“大爷,您幸福吗?”
“啊?我耳朵不好!”
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被采访时回答:
“大叔,您幸福吗?”
“我姓曾。”(焦先森,干嘛隐姓埋名啊?呵呵哒~)
节目播出之后,节目的笑果是达到了,但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包租婆说:“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白骨精说:“钱多事少离家近~”
单身汪说:“有个男票/女票~”
老人家说:“子女平安健康~”
子女叛逆期时的父母说:“孩子听话懂事~”
……
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人对于“幸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看似多样的“幸福”,与其说它是丰富多彩的,不如说它只是人们实现了某种小确幸/达到了某种目的的心理感觉。
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结果。
二、如何才能收获幸福?choice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亘古的自然规律。
既然“幸福”是一种结果,想要“收获”,还得看我们自己当初是如何“播种”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种子”千千万万,播种什么“种子”,还得在于我们自己想要获得什么“结果”,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做出自己“播种”的抉择!获得幸福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1、人生无时无刻都在下抉择
假如现在你看到这儿,说:这文章写得真烂,没意思。那抉择“返回”和继续看下去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出门靠朋友”,这两句话都是抉择。“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择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出门靠朋友”,要抉择对什么?择友。其实这两句俗语都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假如跟对了上司,你的事业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进而你的家庭也会很安定。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现在有很多宝妈,都在担心她的LG交了一些酒肉的男性朋友,更担心一些小二三四五的女性朋友。所以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
现在扪心自问一下,还在看这篇文章的您,是不是夜猫子(夜里1点之后才睡)?是不是五行缺肉(很少吃蔬菜)?是不是经常不吃早餐(一周有3天以上)?是不是手机控(吃饭都在刷朋友圈)?是不是白骨精(一天面对电脑8小时)?如果这些答案都是“是”,其实我们已经往生体不好的路迈进一步,抉择!我们抉择对了,身体就好;抉择错了,身体就不好。身体不好,人生还能幸福?
2、我们做抉择也分轻重缓急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下抉择,那就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了。
什么事情要先做,什么事情后做,这先后顺序也要下对抉择。
人生如四季,春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播种,正如人们常说的“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大事就是要把孩子教好(当然也要把自己教好)。
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教好,我们这一生会不会幸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一个人的人生能不能够过得自在,他的中、晚年取决于孩子懂不懂事,孝不孝顺。假如养育出来的孩子不懂事,更有甚者教出了一个败家子,不知道今天又会给我上演哪一出戏,来让我们收拾残局,那我们的人生都会很不幸福!所以教育孩子教育好,你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前面,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你的轻重缓急抉择对了。
同样的,假如现在已经错过了人生春天的我们想要追求幸福,也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春天”,抉择至要之事开始——把自己做好。因为这不仅仅是把自己做好,更是把孩子教好的事情!
三、抉择对了,但是我们做对了吗?NO
作为一个985及211院校出来的人,我曾经被下面三个问题绕进去了:
1、大学生有没有文化?(我的回答是:有)
2、不孝敬父母有没有文化?(我的回答是:没有)
3、大学生不孝敬父母有没有文化?(我的回答是:呃)
我们都一致的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为啥我们缺对教育的结果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1、分数vs为人处事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孩子一辈子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重要,还是把他的分数从98分拉到100分重要?
我们有理由相信,100%的人都会觉得前者很重要。
但是现在的家长在做前面的工作还是后面的工作?
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在做后面的工作。
我们反思:自己都告诉孩子,做人要言行一致。那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做人、做事态度重要,结果重点都摆在分数上去,怎么会这样?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的家长还体会不到做人、做事对孩子一生长远的影响有多大。而分数,100分马上看得到,而且还可以拿出去说“我的儿子三科、四科都一百分”。
我们要来冷静思考:今天我们把孩子都往分数这条路推过去,请问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我们能看得到吗?你都把他往这条路上推,你也要清楚,我们把孩子推向哪里?名利。
2、名利vs责任心
回想高中的时候,一发考卷都要瞄瞄看别人几分,假如比我的分数高,我的内心怎么样?很不舒服。小鼻子小眼睛,名利心很重,这样的人格会幸福吗?现在,我们又把孩子往升学主义推,出来又拿了博士、硕士的很多,请问现在失业率最高的又是什么学历?
我们假如跟孩子讲:你就是考试就对了,其它的家事你都不用做,你就一直给我考试,都一直考上去,大学毕业保证你有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好象告诉他,你就是把书念好,你以后就是一帆风顺。
绝对没有这种事!现在没有,以前有没有?以前也没有。今天他大学毕业了,他假如不会做人,不会与人相处,再好的机会也会让他当面错过。
我们都告诉孩子:你就是一直念上去,其他的都不用做,孩子有一个态度缺乏,就是责任心!
3、企业所需VS我们所教
现在西方国家已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
二○○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每年的营业额数千亿美金,因为两个高级主管挪用公司的公款,全球第七大企业也垮了。所以,现在西方国家重要的全球连琐企业,现在都在推TEM“全面道德伦理管理”,在要求提高员工的素质,道德素质。
实际上这样做能不能解决教育失误带来的问题?现在人有个错误的认知,总觉得金钱是万能,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把孩子教好,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外国人很有气魄,二○○二年美国专门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还特别拨款,从本来的两亿五千万调到七亿五千万,整整调了三倍。
结果呢?
他们同时做了一个调查,针对八千多个中学生做心理问卷,71%的孩子做过弊,68%的孩子打过人,35%的孩子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 这个测试里面有一道题,在后面有一道题,请问你觉得你的道德高尚吗?答道德高尚的中学生高达96%。
欧漏!请问这个时代的这一群孩子,他依循的是谁的标准?谁是标准?他自己。
OMG!请问孩子这种态度跟谁学的?我们家长。
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冤枉!我没有教他这些!
没错,我们没有言教,但很多时候身教了!
四、从自己做起,向幸福迈进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第一个要教对的东西,“使作善也”。
当孩子有个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他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会幸福。而我们如何教他这些善的行为?不是要求他读很多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来是善的行为,你的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都会受很深的感动。
蔡礼旭老师讲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深圳有一位老师,她当初也是学习中国文化一段时间。我人在海口,刚好去年三月十五日,深圳有些老师邀请我过去讲课。结果他们就问邀请我的老师说,这位老师要讲什么?她就跟他说,这位老师要讲《弟子规》。结果他们说,《弟子规》有什么好讲的?那个不是给小孩学的吗?为什么不讲讲《论语》?结果这位老师,虽然是这么讲,但是也去听第一节课。听完之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多很基本的做人道理都还没有去落实,所以她调整了她的态度,很认真学《弟子规》。她说还没学《弟子规》以前看很多这些圣贤书,觉得自己善根真的非常深厚,有时候还满佩服自己的。结果学了《弟子规》以后,觉得连孝都没有做到,要好好检讨。
他们五月份遇到母亲节,这位老师她刚好也回家乡去。学了就要做,所以她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刚好又遇到她生日。现在孩子生日,第一个想到什么?蛋糕。还有没有?教子使作善也!请问第一个念头想到蛋糕,是善吗?所以孩子很多的反应都已经流露出教育的结果,我们要冷静看看这个种子是播对了,还是播错了,要慎思慎思。这么好的机会教育,应该让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要谨记母亲怀胎的辛劳、生产的辛苦,让他让够生起知恩报恩之心,这叫教育。
所以这个老师回去,她要感谢父母,就拉了三个椅子,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爸爸、妈妈坐好。结果她的母亲比较敏感,她说:女儿,你到底要干什么?这个老师就跟她的母亲,跟这三位长者讲,她说:我人生三十多年来,让你们操了不少心。现在我已经开始在学习圣贤教诲,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当个孝顺的女儿,不再让你们操心,而三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我会记在心里。今天刚好是我生日,我要好好感谢父母,所以今天要跟父母行三跪九叩礼。 这个老师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马上流下来。
诸位朋友,那是什么泪?欣慰的眼泪。其实当母亲的人不会去想要孩子回馈什么,但是孩子有这份孝心,就会让她很欣慰。天底下谁最傻?妈妈最好骗,不要求回馈,你给她一些好言好语,对她尽点孝心,她就满足的不得了。这个老师第二拜拜下去,她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马上走到她先生的旁边,开始帮她先生做按摩。她儿子好象觉得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我不做些什么好象怪怪的。不言之教!妈妈的这份孝心已经让她的孩子感受的很强烈,所以他觉得现在应该去帮他爸爸服务一下。所以身教潜移默化力量非常强。这个孩子回到家里,进门很大方就对他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两个。这是教育,上行下效,要不要花钱?真正人生重要的事,钱没什么大作用。
中国扎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从小,才能扎德行的根!从小不教,“苟不教,性乃迁”。长那么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都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当孩子从小就是扎这些圣贤人的智慧,我们还要不要担心他出来没工作?我们还担心,那叫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的格局要大,人生才会走得宽广;格局小,一辈子都活在患得患失当中。
目前,有很多大企业都到一个团体,而这个团体专门推展儒家学说,到这个团体找些年轻人。这些企业家说,现在外面的人不讲诚信,没有责任心,他们用得提心吊胆,他们是主动到学圣贤学说的团体去找人才。
所以,我们的孩子假如现在扎的根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我们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
修身,才能齐家,涵养自己的德行,落实在生活中,自然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此一来,我们就在幸福的道路上,既下对了抉择,又做出了行动,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果实的!
我们一起加油吧!
(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