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的话题成长率确实好难。
回头审视自己,发现还是一无所获。所以,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实在不高。
三月份读了莎士比亚,木心,三毛,瓦尔登湖,王安忆,萧红以及周国平。
发现读的大部分都是同一类书籍。四月份还要加进点不同类型的。
读的书也挺多,比以前进步的效率在哪里体现呢?
好像从来都没有审查过。不同的语境,说话都语气,故事的流程,好像真是雾里看花。
唯一觉得进步的就是输出可以游刃有余。
但是,思维模式还是从前的。不敢去改变。总觉得之前的思维模式如同拐杖跟了我很多年。我已经习惯用它。突然把它撤掉,自己只能摔倒在地。
得找个机会逼自己一把。我是那种靠语言不能说服的人。就如同笑来说的大道理我都懂。但,我只靠言语的力量好像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我怎样重新爬起来,只有不断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方法,必须是逻辑的力量。还有不断的让自己碰壁,并且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知道这会很疼,但疼的状态就会让人有松动。疼的撕心裂肺的时候,把你之前掌握的元认知能力拾起,便不会再笨拙,你会找原因,一点点的理清思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读的书多是好事。你学会审视,发现自己一无所获,便是疼的过程。你写的时候,没有逻辑性,你思维的惯性就会有松动。想我是不是哪里错了。我是不是方法错了?我应该多学习科学的方法了对吗?
再疼一点,就会更进步一点。其实挺狠的,但必须狠。
读书是这么一回事。写作也是,主持,任何职业都是。
其实成长就是不断的往前走的时候回头多看看自己。你的速度自然就会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