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再借我几年,五十岁开始学《易》,可以没有大过了。】
“加”通“假”,假借之意。《易》有三种版本,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我们都知道《周易》是古代用来占卜的书,经常听说的“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否极泰来”就出自《周易》。谈到《周易》,樊登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可,《周易》不是算命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讲人生的态度,生命的规律,如孔子追求的中庸之道一般。孔子讲到“大过”,其具体指什么无从得知,而关于这句话历来也是争议颇多,其中主流观点有三种。
其一观点认为是50岁之前说的,依据的是孔子自己曾经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学过《易》,孔子也就顺应天命出来做官,在鲁国做不好,就去其他国家尝试。这种观点我不太苟同,读过论语和孔子传记,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孔子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孔子是实干者,他做官是为了造福天下,实现心中所想。在担任大司寇期间,孔子对鲁国三桓的动作路人皆知,也因此遭到三桓的排挤,不得不周游列国,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带着弟子四处奔波,频遭冷落,忍受颠沛流离的饥饿和病痛,我想这其中可能就有孔子所说的“大过”吧。
其二观点认为这是孔子70岁左右说的,我持此种观点,因为这是一句感叹和总结,像是晚年返鲁之后的孔子在读过《易》之后反思自己。如果孔子没有学过《易》,突然四十几岁的时候喊着要学《易》,还说只要学了就不会犯大错,我想孔子不会幻言幻语,只有把经历和学识融合,说出来的东西才掷地有声。《史记·孔子世家》也有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其三观点就比较“佛系”,很多人认为孔子一没言明“大过”是什么,二来《易》的神秘色彩浓重,不用做无谓的争论。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细想又觉得不对。我对《周易》了解不多,但以我浅表的感受来讲,《周易》中各卦象蕴含的哲理,其实和《论语》有自洽和相融,甚至和《道德经》等各家思想都合为一处。易的变化,儒的中庸,道的阴阳都在强调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而这也是为人处世最难做到的一点,不经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
最后我想说,读完这句话,不禁要警醒自己:学习和反思无止境,如孔子一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悟万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