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这里是椰子私塾。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将事情做对”的能力,更重要提具备“做对的事情”的能力。即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做,你一定会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周我们了解的这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将带你进入生动有趣深刻的管理领域。
❶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需要先明确2个概念:
1、“效率”指的是将事情(这个事情可能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做对的能力;
2、“有效性”则强调做对的事情的能力;即你是否能在纷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些正确的事情。
当今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需要他们使用更多的智慧,他们的产出不一定是成型的产品,或许是创意、知识和信息。因此,他们是否具有有效性是通过对组织的贡献来评价的。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如果不能够将智慧运用到行动上,这些智慧只会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他们必须具有有效性,即本书所讲的“卓有成效的管理”的“成效”两字的体现。
同时,也不要灰心。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且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❷ 谁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须面对现实
1、谁是管理者?每一位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与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无论职位高低,都是管理者,都必须力求有效。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1、时间并不属于自己。由于每一个人随时都可以找管理者,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往往都是属于别人的。
2、被迫忙于“日常运作”。
3、本身处于“组织”之中。处于组织之中,使得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同时,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人生并非是他们直接控制的下属,而是其他部门的人,因为如果不能与这些人主动接触并且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那么这样的管理者就是“无效”的。
4、身处组织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事实上,在组织内部只会存在人工和成本,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管理者只有使自己与外界保持直接的联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组织的限制。
❸ 对有效性的认识及卓有成效的学习
1、所谓有效性,就是寻求一种1+1>2的产出方式。实际上,全才类型的人才并不多见,因此我们只能够寻找在某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的人,于是乎,提高有效性便需要善用这些人才。这样可以使我们在不增加资源供应量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产出量。
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有效的管理者在个性、知识和志趣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做好该做的事情。
3、要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些习惯:1)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关于利用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集中精力于少数的领域;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商业素养部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 彼得·德鲁克)精读版阅读笔记。Day-1/6。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