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捐钱捐物,甚至亲临灾区去救援,向地震灾区的人们表达同情,整个国家陷入悲痛之中。
影响力巨大的事件会导致人们相似反应。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场灾难说明,我们确实是很相似的,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再看的仔细些,就会发现,即使在这种情境中,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在汶川地震发生过后的一些日子里,许多国人关注着电视节目,急切地关注着救灾的每个新进展,但也有一些人关上电视机,不愿再去看那些令人撕心裂肺的画面。一些人们关注救援过程,政府的行动举措;另一些人则关注受灾群众,看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记得那时我更关注的是还活着的人如何生活,应灾区朋友响应购买灾区急需的药品邮寄到灾区,尽一份微薄之力。还有一些人聚会,沟通感情,彼此安慰;另一些人则独自一人静静地反思。还有许多人诉诸宗教,寻求安慰,在巨大的痛苦中极力寻求神明的帮助。一年后,许多人仍在谈论灾后所发生的变化。另外一些人对国家使一切重返正轨感到赞叹。一些人从每个周年纪念日的新开端中看到希望;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周年纪念日勾起了他们痛苦的回忆和新的恐惧。
人们对汶川地震的反应,是那些突然遭遇非常事件的人们所共有的。最初,环境的要求压倒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但是没过多久,每个人对事件的独特的应对方式和情绪变化显露出来。观察得越多,我们就能越多地发现,不是所有人都一样。观察的越仔细,就越能看出人们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由于每个人独特的人格所决定的,有一句格言,“人与人之间差别不多,但差别很大”所以,高尔顿·奥尔波特说:人的鲜明特征是他独有的。过去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一个人和他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