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心也就是上进心,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有心劲”,有往上走的愿望。
第一部分,提问题。
问题1,有家长问,孩子什么都有,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这么问的人,说明他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没入门。孩子啥都有了,跟学不学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反,贫穷给了人天生的奋斗的理由。学习需要另外的动力系统,跟吃好穿好没有关系。
问题2,有家长问,道理已经跟孩子讲过很多遍了,孩子啥都知道,可就是不学习,该咋办呢?
人不是按道理生活的,人类是有缺陷的物种,是情感动物。从懂了一个道理到做出行为来,隔着十万八千里,人不是道理明白了就去做的。讲道理跟学习相关性不大,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教育者的无知。
问题3,有家长问,孩子嘴上答应好好的,实际做时就变卦了,为什么?
孩子答应的时候可能没过脑子,只是为了把眼前的事搪塞过去。到实际做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不做了,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这么问的家长的困惑来自于对人的动力系统不了解。
问题4,有家长问,孩子学习任务这么重,时间这么紧,却整天懒洋洋的不着急,为啥啊?
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找到快乐,可能基础知识拉下太多了,虱子多了不咬人,挨一天是一天。这么问的家长把孩子当成成年人了,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问题5,有家长问,孩子干别的事都行,一到学习就灭火了,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孩子,一是在学习上有负面心锚,在学习上找到痛苦的连接,二是学习拉下太多了,信心垮了,三是认为学习无意义。孩子有这样的表现,等于是孩子生病了,需要家长帮助,帮忙疗伤,家长却归因孩子是主观故意不学习。
问题6,有家长说,问孩子将来上什么大学,干什么工作,一问三不知,孩子怎么这样呢?
假如你拿强光手电,在夜间能照100米远,成年人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思考,对未来能看出“学习好了可以找个好工作”的相关性。孩子的思维像只能拿个小手电往前照,对未来的看法看不远,孩子想象不出将来能上什么大学,干什么工作。人是通过经历、实践、知识背景等等,才能打开未来的眼光。大人说的词汇,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词汇而已,孩子不理解家长说的是什么。中训营上孩子写的理想都是乱写的,他写的时候没想过可操作性,只是脑袋中说过的词。孩子有抱负,需要家长系统化培养。
问题7,有家长问,孩子不对抗,很听话,就是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咋办?
这样的孩子生命之火已经快灭了,如果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说明他自我价值低,家长要高度警觉。
问题8,有家长问,孩子只有被看着才能把作业做完,怎么办?
这是培养奴隶的方法,看着学习,说明家长是主人,孩子学习的责任在家长身上,孩子为家长打工,孩子能学好就见鬼了。这是家长的错,必须把责任转到孩子自己身上,只有为自己学习才可能发奋学习。
问题9,有家长问,孩子每天早晨起床都是一场战争,叫很多次才能起床,怎么办?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孩子生理上障碍,孩子正在长身体,身体阻抗是客观原因,早起上学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孩子需要睡眠。第二是习惯,早期没有养成好习惯,晚上睡的晚,早上起不来,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把工作做到位。
问题10,有家长问,孩子每天上学像上刑场一样,不愿意去,咋办?
上学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事情,中训营曾经跟孩子们开玩笑,问他们,感觉学习需要努力完成的请举手,大家都举手。又问他们,假如同学给你一块巧克力,你用不用努力吃下去?都说不用。做喜欢的事不需要努力,做不喜欢的事才需要努力。孩子18岁前意志力不成熟,不具备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做痛苦的事的能力,学习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家长该心疼孩子,同情、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归因这是孩子的错。
以上这些问题,家长要往心里去,没有一个是孩子的主观过错,没有一个孩子明知故犯,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家长无知,不懂生命原理,成长原理,学习的规律,而导致我们困惑。
不能往孩子身上归因了,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部分,董老师个人成长经历。
1、董老师上学第一天是自己去的,因为家离学校很近,平时就在学校里玩。老舅送给他一个小红书包,自己背着书包就去报道了,因为上学是他一直盼望的事情。
2、董老师在小学阶段,没有一次不完成作业,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很多人说他学习有毅力,其实不是的,当时就是觉得学习很快乐,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3、从三年级开始爱上阅读。通过看书看到另外一个世界。通过阅读体会到知识的无涯,知识量越大越觉得自己无知。
4、从小就在家里给弟弟妹妹讲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给人讲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地更深了,学的更扎实。后来给同学讲题,找到价值感,找到向上的推力。
5、三年级时到通辽市,给大姑家送猪肉,姑父留他在城里过年,过年的经历给他很大启发。堂姐上吉林大学数学系,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堂姐的中学同学,是一个下乡知青,后来返会城市,找到一个拉煤的工作。他跟董老师说:“你以后能到城里生活,找到我这样的工作就可以了”,董老师当时看看他,心里想:“我将来不至于蹬三轮车送煤”。从那天起,董老师心里想,要好好学习,将来到城里生活,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人家会瞧不起。这件事给他极大的启发,那时开始思考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6、董老师上初一时,从中学生中选出学生代表到各处参加演讲活动,董老师被选上了,抽调到厂部,关在一个会议室里,每天看报纸,组织材料,写发言稿,然后去全场进行轮回演讲。这次演讲给他很大启发,演讲时,很多人看着你,那个感觉太美好了,对人的激励太大了。还有就是,到各场演讲,招待他们吃饭用白面饼,鸡蛋黄瓜汤,董老师的中学同学来听演讲,他们看着董老师吃饭,馋的流口水,董老师那时意识到,学习好可以吃好的,对进取心有极大的推动力。
8、1977年全厂统考,董老师考了第一名。开学第一天,大家争先恐后地来跟他认识,那种感觉非常好,促使他积极向上。后来又考全县第一名,开学后,老师直接任命他当班长,其他同学都来跟他认识,这个经历给他启发太大了,推动他积极向上。考大学时,又考了第一,自信心的增长更大,推动人往上走。这些经历告诉大家,自信心、进取心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一个个成功积累起来,形成心理惯性,就是进取心。
第三部分,什么是进取心。
相关词汇有“企图心”,“上进心”,“有心劲”,这些词汇表达含义是同样的,一个人到达了一种生命状态,往上走,取得成功,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我们用进取心,描述教育孩子一个侧面。
第一个原理,矢量原理。
有质量的物体在运动中,质量乘以速度叫动量,如果动量有方向就是矢量。矢量沿特定方向运动。人生就是矢量,有方向的动量,人生沿特定方向展开,生命才能走向高处,教育孩子是矢量,沿着特定方向成长,才能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1、有目标才有资源管理,人的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能干正事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生命能量投向哪,决定了未来有没有成就,一生走什么样的道路。
2、有目标的生命才能定向,沿着特定方向展开,否则原地打转。
第二个原理,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生命的固有规律就是生长、成长、表达,这是万事万物生长规律。小草生长过程中遇有石块,它会从边上长出来,生命内在规律,它要生长,这是生命的本源。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要有足够的养分供用,肉体就会生长,家长不用担心。在精神方面,生命在于成长,主要是精神成长,给孩子合适的条件,孩子会自由表达,这是生命的内在原理。作为家长关键是给孩子创造生长条件,生命自然会表达。
第三个原理,因果定律。
孩子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一定是过去的原因造成的。孩子积极乐观向上,说明父母做对了,孩子萎靡不振,说明父母做错了。孩子不是成年人,无法完全自我觉知,孩子受制于生长环境,家庭是最主要的生长环境,如果环境不具备条件,孩子会长偏。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要从自身找原因,孩子没有进取心,肯定是成年人的错,没把孩子生长需要的环境创造好,不能归结为孩子的过错。
什么是进取心?这里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当人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且产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向往生活的稳定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叫做进取心。
进取心的核心要素。
1、人最初必须看到、体验到更好生活的实际形态,才会产生进取心。海伦凯勒说过,当人有了高飞的感觉时,再也不满足在地上爬行。孩子要产生进取心,最初必须让他看到、体验到实际更好的生活,只听说没用。
2、产生要过上所看到美好生活的冲动,如果没有冲动,不可能当做理想目标。董三博士成长经历,大学毕业后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后来要去进修,他看到了跟他同龄人的生活,产生了想要读研究生的冲动。让孩子参加游学,多体验好的生活。
3、产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更好生活的情感冲动。
4、这种情绪冲动必须转化为稳定的情绪状态。
大多数人到前三个条件就结束了,第四个要素很重要。这样进取心就产生了。一旦产生进取心就相当于飞出的箭,进入良性的发展方向,成长速度是惊人的,他是行为的主体,老师家长辅助他就可以了。
第四问题,当今孩子产生进取心的难点。
1、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本来是好事,可是在教育孩子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坏事。孩子最初通过有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产生向往好生活的冲动,现在让富家子弟产生冲动的东西太少了。让孩子过苦日子又不行,故意装穷骗孩子也不行,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2、现在学校教育基本就是文本式教育,学校教育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考题,写卷子,这种模式知识跟实践脱节,让人产生兴趣太难了。孩子无法体验到知识产生的情感冲动。成年人适合文本教育,譬如,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课程,要把文本讲的道理跟实践挂钩,然后把老师讲的话翻译成生活才可以。孩子没本事把文本式语言翻译成实际生活。
3、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是强迫,就会产生被动,被动不可能产生向往的生活。孩子自己承担学习责任,责任产生自律,约束自己,自律才有选择的自由(不需要别人看着),有自由才能主动学习,主动才能产生进取心。
孩子没有学习责任,产生他律,心理是奴役状态,会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断然学不好。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好。逼迫孩子学习,能产生进取心就见鬼了。
4、全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导向,这是个大问题。有个省有一所电力学校,以前是二本的水平。一个偶然机会,有个家长咨询,打算让孩子报电力学校,问她为什么报那个学校?她说好分配。电力口福利待遇好,大家都想报那个学校。假如孩子致力于研究电力是可以的,如果只是因为待遇好,就报这所学校是功利主义倾向,在某种意义上该诅咒的,会毁了孩子一生。古话说“男怕入错行”,人干不喜欢的事,断然成不了大才,一生不快乐。必须破除功利主义价值观。社会、学校都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指导孩子产生进取心太难了。
第五个问题,培养进取心的关键点。
1、破除功利主义价值观枷锁,什么专业好?孩子喜欢的专业就是好,喜欢能做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就是服苦役。破除枷锁,打开视野,在更大范围选择职业。
2、语言在培养进取心方面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孩子必须看到,体验到,不是听到,让孩子去经历最重要。
3、让孩子经历、体验到他想要过的美好生活,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冲动。游学成为时髦的活动是对的,让孩子埋下理想的种子,他才能产生进取心。
4、让孩子自己大量阅读,爱上名人传记,产生理想冲动,大学毕业之前最少阅读一百本名人传记,某种生活是他想过的,跟他向往的生活产生同构、共振,理想的火花就会产生。
5、堵死孩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想得到事物的渠道,富裕二代,向爸爸要物质,有省事的没想费事的,消耗最小能力,获得最大利益是人的本性。堵死不能用简单说“不”的方式。给孩子传递的感觉是“我不是不想给,是我做不到”,用客观的情势做,让孩子知道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跟想要的东西产生联系。
进取心对于培养孩子走向上层太重要了,需要家长付出艰苦的努力。
第六个问题,如何培养进取心。
1、不轻易帮他解决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启发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把事情做对了,增加他的自信心。
2、家长以身作则,做主动进取的人,如果家长人生没有规划,没有管理,培养有进取心的孩子非常困难,身教重于言教。
3、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是用嘴上说,通过书籍、参观、游览、经历,让孩子产生目标,而不是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干什么。
4、跟孩子多讲伟人、名人奋斗的故事,讲的多了,潜移默化,孩子觉得哪种经历值得效仿,他慢慢产生往上的心理惯性。
5、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不是要求,这是不同的概念。希望孩子成为有价值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更不是强迫孩子做什么事,教育孩子实际是家长如何做人。
6、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奋斗,主动寻求知识,言谈举止中传达这种感觉——我有多少钱,跟你没有关系,你必须通过自己的能力证明你的价值,你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一个人最快乐的生活就是走上自我奋斗的道路。
7、不断确认孩子自我价值,生命是无价的,只要是个人就是无限的,在妈妈心中你是无价之宝,确认孩子自我价值提升,才会产生理想,才会产生进取心。
8、给孩子灌输“生活是一种选择”的观念,过什么样的生活,在哪生活,是选择的结果。每时每刻都是选择,有了选择的观念,他才珍惜选择的自由,自己的选择才能主动,产生进取心,把未来的目标跟现在联系在一起,走向矢量人生。
9、经常表达为孩子自豪的感受,把生命热量传给孩子,他的情绪走向良性循环,把未来的生活跟现在生活挂钩,产生进取心。
10、及时对孩子的进取行为进行表扬,进取心是一点点积累的,要想让孩子沿着这个方向走,必须及时肯定表扬进取行为,慢慢积累出来孩子的进取心。
11、孩子真的取得成绩,适当当众表扬孩子,对孩子是巨大的推动力,对产生进取心有帮助。
12、寒暑假跟孩子一起参观著名大学、名人故居,去旅行,让孩子通过经历产生进取心。
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创造,家长融会贯通了原理,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第七问题,进取心的杀手。
1、课业量拖欠太多,积累的包袱太重,欠账太多了,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学习毫无乐趣可言。家长改变不了大环境,要想办法帮孩子解决小环境。
2、早期训练不足,学习等于痛苦的神经连接,需要寻求专业帮助,把负面连接剪断。一个人被动学习,不可能产生乐趣,不可能产生进取心。
3、消极情绪的捆绑,情绪是动力系统。家长打骂孩子,关系不好,孩子情绪低落,相当于发动机灭火,不可能产生进取心。
4、孩子害怕失败,怕被拒绝,早期被错误教育,被重要的事情打败了,体会到失败的痛苦,被周围人嘲笑,有这样的神经连接,害怕尝试,不可能产生进取心。
5、家长或者老师破坏性的批评,导致孩子辍学。孩子因为一件事没做好,人也被否定了,这是破坏性批评。孩子15周岁前,家长没有批评的理由,只有讲解的义务,告诉孩子错在哪,讲清楚。
6、不良环境影响,缺乏可供参照的学习榜样。无论家庭,周围环境,都是不务正业的人,孩子容易受影响。家长能做到的是帮助孩子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然后教会孩子正确识别环境,处理好如何跟外部环境和谐相处。
7、孩子没有目标,没有理想,需要爸妈做工作,让孩子产生目标和理想。
8、受到生命意义虚无观念的影响。家长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又把这种观念传给孩子,孩子会遭受打击,觉得人生没意义,启动了生命自毁程序。家长要变成积极乐观的人,引导孩子读阳光的书籍,让孩子有正面的情绪,体验到快乐,才能转变过来,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没有用。
9、孩子训练不足,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导致孩子受挫更大。
10、孩子没有尝过成功的滋味,孩子从小做事的机会被家长代替做了,孩子没有机会尝试成功。一个生命最悲催的就是没尝过成功的滋味,一系列小的成功才能积累成大的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是成年人的哲学,别跟孩子哲学弄混了,让孩子自己经历成功,逐渐训练出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产生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