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这本书,没明白个所以然来,只是淡淡的感伤。今日再读,终于明白木月的死和直子的死是为何。
木月对于直子而言,就像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另一个“我”,那一重要的部分消逝了,剩下的部分也不久于人世。
心血来潮去听了甲壳虫的《Norwegian wood》,看到这一条评论,才恍然大悟。
村上的这本书,讲的同样是同样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渡边的身上带有关于木月的影子,所以直子又重新找到渡边吧。
“唯有死者永远17”。无论生者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失去逝者的悲哀,最终只能把自己逼入绝境。就像渡边说的: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
直子终究没能走出来,或许她早就知道自己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告诉渡边要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好好活下去,生和死是人生中最大的主题。
渡边一开始是喜欢直子的,但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走进直子的内心,木月在直子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直到绿子的出现,让他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力量。绿子和直子是截然不同的人。直子代表着过去,而绿子意味着新生。直到渡边彻底的爱上绿子,让他觉得快乐又痛苦。照顾直子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或许渡边的爱,也成了一种责任。但是对于绿子:我渴求她,她也渴求我,我们已经在相爱。有谁能制止得了呢?是的,我是爱绿子,这点恐怕更早些时候就已了然于心,只不过自己长期回避做出结论而已。
渡边之所以会回避,大概是因为认为如果自己喜欢上绿子,那么意味着是对直子的背叛。所以他痛苦,他从未走进直子的内心,他无法拥有直子,让他痛苦,可是有某种力量让他无法离开直子。那股力量就是他身上的责任感。他喜欢直子,而且直子是他死去的好友的恋人,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回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直子好好活下去。
当渡边向玲子寻求答案时,玲子告诉他: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 ——二者同一道理。喜欢上直子或者绿子,都不矛盾。
直子最终还是自杀了,带着过去,随着木月一同离开。生者还要活下去,唯有忘记,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但又怎么能真正做到忘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