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车吧,上来再说,至于姿势和座位倒是其次的”
(本文发表时间为2018年6月15日)
上周去海南待了几天,了解当地的自由港政策和行业落地情况。白天都在外面园区调研和找朋友讨论,按说很辛苦,但晚上回到房间却睡不着,脑子里各种信息交汇,不停地碰撞角力。待思绪尘埃落定,我得到了如下判断:
人类历史发展的新进程正在到来,我们这一代人正作为主角在见证和创造历史。
可能我的语气还不够激烈,远不能传达出内心的不淡定。我对未来一个世纪很期待,期待着人类马上就要经历许多波澜壮阔的景象。
看到这,相信许多人心里会暗暗问个“为什么”?
我的推断很简单: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转流程和机制正在经历质变。
1)生产力的质变: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计算机诞生以来,在这场信息化革命中孵化出来的大数据科技(包括人人都知道的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极大提升了人类整体的生产力水平。
说的直白点,大数据赋能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程度,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有两个数量级以上,之前100个人干的活,现在可以1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实际上还不是这1个人做,他/她只不过是负责监督计算机和人工引擎干活,不出岔子罢了,这正在是华尔街早就在经历的情形:分析师和交易员的数量越来越少。
2)生产关系的质变:区块链产业和通证经济(Token Economics)的迅速崛起,给生产关系带来了三千年未见之变局。这里引用公众号“闪电 HSL”的黄世亮老师观点—使用区块链实现的智能合约使用区块链有效地实现了种以往社会关系中不存在的产品分配关系。
3)不破不立:综合1和2,既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质变,那么整个社会分工合作的底层机制势必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变化,每每蓄积一段时间(以世纪为单位)的能量,就会迅速爆发和起势,一下子达到新高度,再慢慢缓下来。如此循环往复,便构成完整的历史篇章。
而今天,恰好遭遇历史爆发的转折点,推动这个爆发形成的背后,就是大数据科技和区块链相关技术。
某巨无霸企业的价值观/共识中有一条我特别喜欢,拥抱变化。
在这个时代,科技型企业的外部环境,从技术到市场,从企业客户到个体消费者,都在瞬息万变,所以根本无法墨守成规,别指望教科书上的信条让你变成人生赢家。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既不能抗拒,便只能拥抱,这个铁律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价值,是指导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容有失的方法论。
就个人而言也差不多,这几年中尤为明显的一个趋势是:个人生活和工作完全无法做中长期规划,只能基于短期的反馈不停修正和优化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
深夜的海南,台风刚刚退却,我游走在热闹的市井,脑海却穿梭在,有阿姨在骑楼下举着伞讲电话,有中学生在人行道中喜笑颜开,却有流浪汉躺在已打烊店铺的门前和衣而眠。空气里,泛起雨后凉风特有的清新爽朗,椰子树混合着海的味道在街巷间横冲直撞,清补凉就着芒果肠粉在路边桌椅中肆意横行。
历史的序幕已经揭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人类会经历许多跨越式的发展。这期间大浪淘沙,对个体而言,温水煮青蛙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褪去。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好好思考下如何抓住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驾马车驱动下带来的时代红利。
近几年,我个人也恰好围绕着这两大产业布局和做事,期间沉淀下来的些许思考,待陆续整理成文,和有机缘的朋友共同探讨、践行,以及升级。